导演韩杰: 我成熟了,是时候放胆跳进大海

2018-01-04 09:55:09 海外网
分享:

众声喧哗的影视业似乎每天都在见证神话,也在见证神话的陨落。韩杰属于这个庞大的工业体系里最常见却不常被闪光灯聚焦的一类创作者。他们对电影有梦想,对现实有表达,对创作有坚持。

人物.png

  正在全国电影院线上映的影片《解忧杂货店》是韩杰的第四部个人电影。很显然,《解忧杂货店》有诸多卖点:根据东野圭吾的畅销小说改编,集结一众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成龙、王俊凯、迪丽热巴、董子健等),还有话题人物韩寒作艺术指导。而我更好奇的,是导演韩杰的变化。

  半个多月前,在万达举办的一次小规模看片会上,第一次与韩杰面对面。未入场时,我们都坐在放映室外的沙发等候,他看起来有些局促,似乎在观察这第一拨的电影观众。他的眼睛里有坚定的自信,有渴望也有期待。

  韩杰,一个被电影改变人生轨迹的导演。按照通常的人生剧本,他本可以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有一份踏实的工作、过上循规蹈矩的生活,但他要追寻自己的电影梦想。放弃原有的工作,读电影专业,跟随贾樟柯做《世界》《三峡好人》《无用》的副导演。入行10多年,韩杰有四部独立作品,《赖小子》《Hello!树先生》《冒险三勇士》(未上映),以及这部《解忧杂货店》。

  众声喧哗的影视业似乎每天都在见证神话,也在见证神话的陨落。韩杰属于这个庞大的工业体系里最常见却不常被闪光灯聚焦的一类创作者。他们对电影有梦想,对现实有表达,对创作有坚持。他们试着理解资本或者商业规则,有时也不得不做出某种改变。他们的转轨、他们的执着、他们的理想,都是这巨浪中不可忽视的一朵。

  所以,我与韩杰有了这样一次交流。

  文化劣势感是跨文化改编的陷阱

微信图片_20180102213807.jpg

  人物工作室:东野圭吾是日本当代推理小说家,与他一系列以悬念推理为特色的作品不同,《解忧杂货店》独树一帜,充满温情和温暖。这个故事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韩杰:最初我读完小说惊讶又惊喜,当即决定好好改编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有三点。第一是它的哲学性、思想性,东方古典智慧和美德是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第二是结构非常巧妙,它用一个时空自由穿梭的结构,讲述了人与人互相抵达、传递情感与困扰,进而互相鼓励互相揭示生命真相、寻找人生价值的故事。第三个是它传递出来的人性温暖和爱的力量。

  人物工作室:把一部外国作品转译成中国故事,一定会遇到二者之间文化、社会、时代的差异,必须要解决本土化的问题。东野圭吾在中国有众多粉丝,改编他的作品风险性极大。你是如何把握的?

  韩杰:我想,中国文化的根是最重要的。客观理性的看,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我们改编日本作品一定要找到这个根脉,一切事情才好梳理。现在有一种心态,认为日本文化比我们先进,甚至一些创作者也有这样的劣势心态。这种缺少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心态,一定会造成文化翻译传播上的劣势感。拿过来就直接用,生搬硬套日本的故事,没有自己的文化基础,这样做是行不通的。我觉得,创作者一定要有文化的责任感。

  之前几部中国版作品遭遇水土不服,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中国文化的根,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一切就梳理清楚了。第二层工作就是移植,找到两个国家的对应感。中日两国的伦理现状、时代节拍有时差,日本原著故事的时间起点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代日本经济正在辉煌的时候,我们将时间起点后推到八、九十年代。对于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情感、伦理道德也在发生改变。从这些方面入手,我们找到了中国版故事的时代坐标,找到了符合原小说主题的人物坐标,就基本解决了改编的难题。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