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怎么建设,专家给个说法
2017-12-14 10:54:02 海外网应设立国家财政智库专项预算科目,体现政府购买智库服务的要求。建立智库发展扶持机制,政府、企业可“购买”智库成果,但智库人员不能“出售”人格。
智库是思想库(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智库的短板和差距
近年来,中国智库发展迅速,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与此同时,智库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中国的智库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全面达到高层决策咨询的需要和期望,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整体统筹规划。虽然近年来智库数量激增,但综合实力不强、良莠不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国际一流智库,尤其是顶尖智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智库制度尚未形成。在公共政策决策中的地位,法律上、制度上都未给予明确定位。面向研究人员的绩效管理尚不成熟,经费支出、预算决算、人事奖励等方式方法较之行政单位差别不大。按照预算办法管理智库经费,缺少对不同类型成果的绩效转换与动态激励机制。
三是产权意识薄弱。社会对智力成果具有知识产权的理念薄弱,很多人认为智力劳动成果应当无偿向政府和全社会提供,对有偿咨询服务不习惯,甚至对咨询带有偏见,认为智库是“皮包公司”。中国的咨询市场发育水平不高,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别是民间智库发展的最大制约。
四是市场化程度不足。有关研究发现,在现有智库中,95%是官方或半官方智库,仅有5%的民间智库。智库大多从政府或企业获得资金,直接服务于政府或企业。外国的情况则不同,比如布鲁金斯学会营业收入的45%来自于公司或个人捐赠,29%来自于基金会,7%来自出版物收入,仅4%来自于政府。
五是国际化水平不高。中国的智库视野还不够开阔,眼光主要向内而非向外。相比来看,世界知名智库业务中的大部分来自海外市场,或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或设立办事处和海外分支机构,或采取并购等方式建立战略联盟。比如,法国著名智库欧罗普基咨询公司的目标顾客60%在海外。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