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大众化,或许要用20年
2017-06-02 13:49:42 环球时报极具科幻色彩的飞行汽车近来突然变得炙手可热。飞行汽车时代正在到来吗?它离“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要多久?中国飞行汽车研发现状如何?
飞行汽车什么样
环球时报:虽然飞行汽车是汽车的亲戚,但国外已经造出的飞行汽车外形差异很大,目前飞行汽车有哪几大流派?
张扬军:从飞行推进的角度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大类:第一种:涵道风扇类,没有机翼。以色列的X-Hawk(上图)就是这种。第二种,固定机翼类,其机翼一般可折叠。美国的TF-X(下图)、MOLLERSKYCAR都是这种。第三种,直升机旋翼类,一般也可折叠。三大流派间也有结合,有借鉴。
环球时报:您的团队正在研制的涵道风扇具有哪些优势?
张扬军:我们研制的飞行汽车为电动涵道风扇推进汽车,具有垂直起降功能。升力和推力由不同的涵道风扇提供,飞行汽车在路面行驶时可随时飞起来,不需要像已有的一些飞行汽车方案那样,飞行前需要停车并进行变形等一系列操作。
技术方面,我们的研究重点
在电动涵道风扇推进。涵道风扇推进相对于螺旋桨推进具有推力大、效率高、噪音低和安全性好等优点,且可实现垂直起降,代表了中低速飞行推进的发展方向。与空客等国外涵道风扇主要是基于螺旋桨设计的外流叶型技术不同,清华的涵道风扇设计主要是基于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的内流叶型技术,在技术路径上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航空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跨行业交叉创新,发展了涡轮增压器高通流叶片设计和涡轮增压发动机流场耦合匹配技术。从十二五末开始,我们又立足汽车面向通航领域,开展电动高通流涵道风扇推进系统研究。与普通涵道风扇相比,在同等推力下,高通流涵道风扇的噪音低、尺寸小,飞行速度范围却高出一倍以上,达到1.5马赫。
环球时报:中国的飞行汽车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多大差距?
张扬军:国内很早就有探讨要做飞行汽车的,但其实大家都还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我们某一单项技术有特色,有优势,但从整体上来说,还落后不少。我们还在测试推进系统,人家的产品已经在试飞了。
距离实用化还有多远
环球时报:飞行汽车距走入寻常百姓生活还有多远?
张扬军:通用航空行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这些政策包括产业的扶持、空域的开放等。但空域的开放又跟技术进步相关,现在中国低空空域还未放开,很多小飞机都是在黑飞。为什么低空不开放?因为对监管部门来说,低空信息看不见。低空飞行的监管与大数据、信息化技术都关联着。能管才能放。因此,建立低空监视网络系统也就是“空中高速路”,也应是通航发展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
中国与美国的航空文化不同。美国很多人从小就玩飞机,它的飞行员是从开小飞机起步,逐渐变成一种职业。中国飞行员是专门培训,学开飞机是要靠这个吃饭,而不是玩。另外,从军事角度来看,美国有大量海外基地,大量的军事飞行训练是在海外进行,国内空域就腾出来了。而我国的军事训练都在自己的空域进行,军方主导着空域的管理。
所以飞行汽车的大众化不是一个两个产品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还有国家层面的管理问题。不仅涉及民口,还涉及军方。它与一个国家经济水平有关,与百姓的消费水平有关,与国家政策有关。因此,我们说,飞行汽车是愿景、是趋势,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飞行汽车时代到来的快慢不好预测。现在国家层面已经在布局基础设施,布局低空监视网络。飞机在天上飞,它的信息都能看得见,即使有小飞机黑飞,也能监视并处置。
环球时报:能预测通航革命的具体时间吗?
张扬军: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主要是建设通用航空的基础设施。十四五可能还是会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把通航机场连成网。美国有2万多座机场,我国十三五规划才建几百个,差得远。我国已经把通航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它的发展还需一段培育期,通航产业要达到能挣钱的水平,怎么也得5年之后。飞行汽车呢?问题更复杂一些。20年内它能大众化,已经是乐观估计。
仅从产品的技术层面看,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飞行技术也很成熟,现在无非是两者结合的问题。如果抛开管理的问题,飞行汽车5年内可能就会面世,就会进入市场。
环球时报:只考虑技术,什么时候能看到中国的飞行汽车飞起来?
张扬军:试验的汽车飞起来,这个东西我们正在做,估计两到三年内就能实现。但产品的实现不能靠大学,像国外都是靠大公司支持。我们目前正在与汽车企业接触,如果获得大企业的支持,整合国际资源,造出产品会很快。从大学来讲,我们有动力推进技术、无人汽车驾驶技术和飞行控制技术,研究飞行汽车的基础很好,现在的问题是要有大的投入,这需要企业的介入。
环球时报:中国有没有可能大力发展飞行汽车,把小飞机大众化这个阶段跳过去?这样就不用修建那么多通用机场了。
张扬军:建通航机场,还是点对点的飞行,管理方面简单得多。点对点的飞行像城市的公交,飞行汽车就像私家车,公交车管理比私家车方便得多。所以大城市都会首先选择发展公交。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