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的中缅油气管道

2017-05-05 14:21:43 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中缅两国的友好睦邻关系得以巩固,最终达成了原油管道的运输协议,前后历时12年,真正是十年磨一剑。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7期

文|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 张国宝

p80

张国宝

  4月10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缅甸总统吴廷觉的共同见证下,中缅代表双方在北京签署《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同日晚间,油轮在印度洋畔的缅甸马德岛卸油进入中缅原油管道,经12年筹备建设,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

  从此,除来自东北的中俄石油管道、西北的中哈石油管道及来自东部的海上通道外,又多了一条来自西南的石油运输通道,我国原油进口多元渠道形成,能源运输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酝酿:为什么要建中缅油气管道

  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在2004年就开始酝酿。2004年10月14日,我主持会议,要求中石化拿出中缅原油管道前期研究报告,同时要求中石油同步开展研究。因为当时中石油已经承担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油气管道的任务,我想应该让中石化也承担一项任务。

  2005年1月7日,中石油调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张加林到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任党委书记、副院长,专门负责中缅原油管道前期研究工作。200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派出能源局负责油气工作的副局长张玉清为团长,组团赴缅甸考察中缅原油管道的可行性。回来后,听取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油各自编写的研究报告。

  2005年7月4日,缅甸能源部长吴伦迪准将应我邀请访华,并分别代表两国签署了《中缅关于加强能源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其中,第五条“双方同意适时就启动中缅输油管道前期研究开展进一步磋商”。

  2005年9月28日,缅甸能源部长建议“中国在考虑原油管道的同时最好能一并考虑开展天然气管道问题”。2006年6月19日,国家发改委给国务院报告“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中缅油气管道有关工作的请示”,报告中说“实施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尽管存在各种困难因素,但从长远看,具有战略意义。建议由我委组织有关企业和地方政府,深入开展前期工作,尽快提出实施方案,报国务院审批。建议由中石油承担相关工作。中石油、中石化均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由于该项目政治上较敏感,建议由一家公司承担为宜,以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考虑到该项目沿线地形复杂,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中石油资金、技术、生产管理经验等具有优势,如国务院同意,即责成该项工作由中石油承担。”

  国务院批准同意了该报告。2006年8月14日,国家发改委给中石油集团发文,转发了国务院的批准报告。

  徐荣凯同志任云南省长期间,云南多次向中央建议修建中缅油气管道。2006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云南,徐荣凯省长当面向胡锦涛同志建议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并讲了抗战时期史迪威油管的历史,由于在缅北有民地武分治问题,当时重点讨论了油管的安全问题。后来秦光荣省长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把建设中缅油气管道作为他的毕业论文。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并不主要是像有的媒体报道的那样为了运输安全绕开马六甲海峡,而主要在于我国西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大地区没有原油供应和炼油厂,所需油品全靠兰成渝管道和沿长江逆流而上,这一问题在汶川地震救灾中较为突出。

  当时兰成渝管道受唐家山堰塞湖威胁,堰塞湖一旦决口,水流冲下来就会冲垮附近的兰成渝管道,使四川的燃油中断,10万救灾部队及机械设备的燃油就成问题。所以由解放军工兵部队对绵阳附近桥梁管道做了加固。当时我在国务院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工作,专门给时任中石油领导去信,让他确保兰成渝输油管道不出问题。另外,抗日战争中,缅甸作为美国向中国战场运输战争物资的通道,建设了以史迪威将军名字命名的著名战时公路,动员了几千东南亚华侨驾驶汽车,牺牲者众,但燃油是通过从印度的加尔各答建的一条经缅甸的史迪威管道,知道的人却不多,这条管道的残骸现陈列在腾冲的博物馆。所以,经缅甸向中国西南部运油是有历史的,是一条从印度洋通往中国西南部的运输通道。同时我们经过仔细计算,原油从马六甲海峡到达我国南部港口,再用管道输往昆明、成渝地区,运输成本比从马德岛上岸,通过中缅管道到昆明要高。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