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馆"间谍阴影":揭俄美多重"联络管道"
2017-04-12 14:19:30 环球时报就俄美而言,大使馆只是联络管道之一,两国间还有各种“热线”及其他联络渠道。历史上有过苏联间谍向白宫传递信息从而化解核危机的例子,这种“秘密渠道”可能仍然存在。
从非正式渠道到“亲信外交”
在弗林去职后,《纽约时报》曾刊文称,弗林和基斯利亚克那些臭名昭著的私下谈话并非前所未闻。1969年,在尼克松就任总统18天前,基辛格在苏联大使馆会见一名克格勃间谍。他转告候任总统,克里姆林宫想要“开放的沟通渠道”。尼克松宣誓就职时对莫斯科说:“我们的沟通渠道是敞开的。”
这无疑是对特朗普的影射。过去几个月来,美媒“挖出”众多特朗普与普京的“联络人”。4月3日,《华盛顿邮报》称,在特朗普正式上任前数日,黑水公司创始人普林斯以“特朗普非正式特使”的身份,在印度洋一个岛国与普京一名亲信会面,寻求为两人建立“秘密沟通渠道”。3月22日,美联社报道特朗普的前竞选主管马纳福特曾为俄铝业巨头德里帕斯卡秘密工作,后者与普京过从甚密;2月3日,彭博社称俄保守主义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可能是特朗普与普京的联系人……
实际上,无论是基辛格还是苏联间谍都曾是美苏重要的“联络人”。尼克松时期,基辛格撇开国务院建立“基辛格—多勃雷宁(苏驻美大使)”渠道。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一名隐藏在苏联大使馆的特工靠他在美国政界的人脉,帮助化解了这场核危机。
前述研究外交的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间人外交”在俄美过去的交流中一直存在。弗林就任前与俄大使沟通本身并没有错,他下台是因对副总统说谎,这在美国的信用体系中是不能容忍的。
这名学者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这种“秘密热线”,现在也可能存在,双方私下里秘密会谈,然后达成一致。例如,这次美国轰炸叙利亚,双方事先就可能沟通过,否则美国导弹也许把很多俄罗斯人给炸了;去年底奥巴马驱逐俄35名外交官,俄未做什么反应,当时特朗普对普京点赞,显然双方私下沟通没有停止过。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俄之间存在非外交类渠道,特别是特朗普执政后被国内的一些反对派盯上,他可能更多依赖非政府层面的渠道。但具体渠道是什么,不得而知。不过看一下特朗普的方式,这些渠道肯定是他比较信得过的人,比如以前的核心顾问或没有进入政府的朋友等。
有分析称,特朗普是商人,喜欢用信得过的人,而不在乎是不是正式官员,这也形成一些人所称的“亲信外交”。眼下,许多国家的外事部门在与美国打交道时争取接近特朗普身边人的机会,特别是他的女婿库什纳。
这并非特例。香港《亚洲周刊》4月16日(提前出版)的一篇报道称,近年美国高层政治已变,前总统奥巴马不信任职业外交官,而喜欢搞“亲信外交”,他任内改变对伊朗及古巴政策,靠的都是亲信穿梭走动。
“‘亲信外交’在大国间并不少见,尤其是冷战后已形成一种新外交模式。”柏林学者梅斯奈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种外交可以将双方利益最大化,但也有禁忌,即不能高于“国家外交”。
原标题为“大使馆撇不开的‘间谍阴影’:揭秘俄美多重‘联络管道’”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