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移民已分成两大阵营?

2017-04-11 11:19:22 环球时报
分享:

文章着重讨论了中国到美国的新一代移民与老一代的巨大差异,比如“新人们”粗鲁的行为举止,比如两者在对待“非法”移民、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社会和政治理念的严重分歧。

  “新人”对已经融入美国的“老人”很愤怒?

  吴华扬的解释工作成效如何不好说,有分析人士认为,他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对中国新移民的轻蔑态度,之后的解释可能是为了消除之前的负面影响。美国华人社区对他的文章怎么看?“新老移民”之间真的存在他所说的那些分歧吗?对此,《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在美华人。

  钟家钰对《环球时报》表示,吴华扬的文章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对“新移民”和“老移民”定义不明确、一刀切。“这既存在逻辑混乱,也不是一种建设性的团结亚裔的说法。”

  “只说老侨和新侨难以反映真正的构成。”美中人才协会会长顾衍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般认为,美国华人移民从时间上看可分为4个阶段。第1个阶段的移民主要是在清朝末年,在历史上留下了“苦力和劳工”的形象。1965年美国废除了以来源国为标准的移民政策后,开启了华人大规模移民的序幕,这是第2阶段的华人移民。“他们与早期移民完全不同,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和科学家,并非聚居在中国城,而是散居在各处。这批移民对美国的贡献很大。”第3阶段是1980年前后,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等原因,这些地方的华人移民美国。他们的特点是携带着大量资金,到美国后开始商业经营。1990年以后的美国华人移民,与前3个阶段又有很大不同。由于大陆改革开放、经济突飞猛进,大陆移民开始大量进入美国,来自台湾的移民逐渐减少。这一阶段的移民构成非常多元,从学者到商界人士,从留学生到打工者都有。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还有一种笼统的说法是,1965年之前的华人移民是“老侨”,他们基本上住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华埠地区,新侨是1965年之后的移民。

  钟家钰表示,如果要对华人有所区分,一种是按时间,另一种则是按照立场,即是更倾向持有传统华人社区的主流观点还是持新兴移民的主流观点,“不管怎样划分,都无法像吴华扬所说的那样被简单概括成一个刻板形象”。他对《环球时报》进一步分析说,比如一些刚进入美国不久的华人非法移民,很可能因为接受的信息不多,在传统的唐人街耳濡目染,所以持有传统的华人社区的观点;而一些在二三十年前就来到美国的高学历大陆华人,对美国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为了族裔公平以及维护权益,他们的立场可能是新兴移民的。

  10年前到美国的印漪超是在美国接受的高等教育,如今在亚特兰大一家公司做数据分析。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很少去参加老移民爱去的教会活动,平常与同事、同学相处比较多。对于吴华扬在文章中说,新移民总是在抱怨,他们很沮丧,因为无法很好地融入美国社会,印漪超表示,他周围的人都是在努力生活罢了,“新到美国的人可能容易面临融入美国文化的困难,但融入美国是否有必要本来也值得商榷”。

  “而且,即使是讨论融入美国白人主流社会,我们也可以看到赵小兰(现美国交通部长)和赵美心(民主党议员)的政治立场不同。”钟家钰说。

  钟家钰在美国是小有名气的华人维权专家。他认为,吴华扬所指的那些所谓新移民,很多时候意气风发,“政治觉醒后尤其强大。他们有时抱怨和沮丧的原因是亚裔在美国政治正确舆论下得不到平等对待等,并非是对已经融入美国社会的老移民愤怒”。“以我这个‘新移民’为例,我在美国得到过很多同胞‘过来人’的帮助,我很感激他们。我在逐渐变成‘老移民’的过程中,也在努力帮很多‘新移民’维护权益,很多刚来美国不久的留学生也很感激我。”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