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圈的“三月魔咒”
2017-03-30 14:27:18 中国经济周刊“地产圈到了3月就会很紧张,因为1月和2月正好碰上春节返乡潮,是全年交易最清淡的两个月,到了3月买方的需求一般就会报复性反弹,成交往往非常火热,量升价涨,政府要出手抑制也最可能选这个时候。”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劳佳迪 张燕 | 北京、上海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2期)
3月20日开始的一周,北京迎来倒春寒,同样感受到寒意的还有京城楼市。
3月17日,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北京发布楼市调控政策,“认房又认贷”、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缩短贷款年限等措施被外界称为“史上最严”。
紧随其后,郑州、广州、石家庄、长沙、保定、句容、廊坊、沧州、成都等城市纷纷发布楼市调控政策。而如果把时间周期稍稍拉长,截至3月23日,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仅3月份便有21城发布新的楼市调控政策,而这一切距离2016年3月25日,上海因出台严厉调控政策而一举登上最严调控城市的位置,还不到一年时间。
在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及“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下,这一轮仍以“限购、限贷”为主题的楼市调控潮,又会给持续火爆的楼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你觉得国内房价涨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问记者这句话的,不是在全国两会前后开启的新一轮楼市调控中一夜失去买房资格的人,也不是在租金和按揭哪个更贵的数学题中迷失的人。
发问者是一位已经移居美国16年的海外华人,尽管16年间他的归国次数屈指可数,在故乡上海驻足时间也寥寥无几,却通过网络和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与时俱进”地保留了对房价问题的敏感。
“还会再涨下去吗?这违背经济学原理啊!”曾在美国常春藤学校拿到数学博士学位的他,关掉了电脑里复杂的计算模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这确实是一个中国式难题,无数试图盖棺论定的人都在这道难题前翻了船,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以单边上涨棒喝着所有看空者。
而想要在大城市安身立命的普通人中,刚刚“上车”的人既抱着庆幸又怀揣一丝不安,来不及“上车”的人焦虑却也心存半分侥幸。过去每一次由上至下的宏观调控都在反复考验着他们对楼市的信仰:调控究竟有没有改变房价走向的力量?他们期望的答案截然相反,但同样心感迷茫。
目前,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全部进入“认房又认贷”的时代,调控的烈火更是烧向了原本是去库存阵地的部分三四线城市。
“三月魔咒”再应验,一年间掀起三次调控高潮
很多上海人还记得2016年3月的情形:3月25日,上海政府突然颁布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将非户籍人士购房必备的社保缴纳年限从累计两年提高到连续5年,二套非普通住房首付比例从四成激增到七成,“3·25新政”一举使上海登上了全国最严调控城市的位置,为买房资格设定的门槛比北京、深圳都要苛刻。
“地产圈到了3月就会很紧张,因为1月和2月正好碰上春节返乡潮,是全年交易最清淡的两个月,到了3月买方的需求一般就会报复性反弹,成交往往非常火热,量升价涨,政府要出手抑制也最可能选这个时候。”一位在地产界从业十几年的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道。
而今年3月又挑起了新一轮调控的浪潮。回顾前情,这次“三月行动”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和铺垫,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顶层传递出打击投资性买房的明确意图。
进入2017年3月,河北涿州、涞水、张家口等“环京区域”,有环沪概念的嘉善县,杭州、南昌等省会城市先后施行或升级调控策略,正式拉开了整个鸡年楼市调控的帷幕。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3月15日,就在2017年全国两会结束当天,去年被业界称为“楼市四小龙”之一的南京就动起真格扩大限购打击面,将六合、高淳、溧水划入限购区域,让坊间充满了又一波“山雨欲来”的观感。
3月17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在国新办的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在房地产调控方面,一是要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二是要实行分类调控、因城施策。”话音刚落,北京、郑州、广州、石家庄同日出台政策,奏响了新一轮调控的最强音。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3日,2017年3月当月,已有21座城市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算上2016年“金九银十”前夕席卷16个主要城市的“集体调控”,短短一年间,楼市已经经历了三波全国性的调控潮,这种频次大大超出了外界早先的预测。
目前,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全部进入“认房又认贷”的时代,调控的烈火更是烧向了原本是去库存阵地的部分三四线城市。不少观点都认为,热点上涨城市政策工具不仅高度趋同,而且短时间内就不断升级策略,用光了限购、限贷等几张“大牌”,这种情势不禁让人回想起2010年那次调控的力度。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