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伯利天价“涂鸦”里的秘密

2016-03-23 13:53:10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欧洲大陆为汤伯利提供了思想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艺术史专家认为,当年汤伯利从纽约移居罗马,其实是从一个新帝都逃到了一个旧帝都。

  在熄灯后摸黑创作

  艺术圈中流行一句话:“有时候人们需要借助一些帮助才能认识一件伟大的作品。”对汤伯利的画作来说,这些帮助性的线索隐藏在他的人生经历中。

  1928年4月25日,汤伯利出生在美国莱克星顿,出生时的名字是小埃德温·帕克·汤伯利。他的父亲曾是美国职业棒球联盟芝加哥白袜队的投手,因为崇拜另一位传奇投手赛科龙·扬(Cyclone Young)而给自己取绰号CY,日后汤伯利索性把它当成自己的名字——CY·汤伯利。

  从小,汤伯利就喜欢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12岁时师从一位西班牙画家学习画画。1948年,20岁的汤伯利进入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学校学习,次年又去了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在那里,他遇到了另一位画家罗伯特·劳森伯格,后者建议他到黑山学院学习。

  黑山学院创立于1933年,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艾西维尔市,堪称美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传奇。它位置偏远、规模不大,只存在24年就解散了,却培养出美国艺术界许多大师级人物,其中包括罗伯特·劳森伯格和德·库宁这两位抽象表现主义巨匠——前者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先驱,也是对当代中国画家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1985年他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直接促进了“85新潮”的发展;而后者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理念颇为激进。

QQ截图20160203151028

  汤伯利为卢浮宫创造的屋顶壁画。

  汤伯利在黑山学院里尽得抽象表现主义真传。1951年,他在芝加哥举办了第一个个人作品展,成功跻身新锐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行列。

  1952年,汤伯利在一份奖学金的资助下,与罗伯特·劳森伯格结伴到北非、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旅行。这次旅行似乎重新唤醒了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兴趣,并发现了欧洲大陆的艺术魅力。

  从欧洲回来后,汤伯利一度改变了人生轨迹——1953年11月,他应征入伍,一直服役到1954年8月。

  军旅生涯的后半段,汤伯利在五角大楼从事密电翻译任务。为了当一个称职的军方译码员,他练就了一手速记功夫,能快速破解密码电报内容并传出信号。据说,他经常在熄灯后摸黑创作,尝试着不用眼睛而是用手和心灵作画。有人评论,汤伯利信手涂鸦的画风与这些训练密不可分。此后,他还在一所学校教了一年书,然后去了纽约,混迹于当时的艺术圈。

  但魂牵梦萦的欧洲一直召唤着汤伯利。1957年,他去了意大利,并定居下来。1959年与意大利艺术家弗朗切蒂结婚。

  从新老帝都汲取养分

  许多艺术评论家认为,汤伯利继承了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衣钵。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是二战后美国兴起的一种绘画流派。这一流派突出即兴创作,艺术家通常不拘一格地使用刷子、棍子、喷筒甚至扫帚等工具作画。画面上通常没有什么具体的物象,但是线条、色彩、符号等零星元素中就能流露出强烈的情绪、力量和主题。

  这派的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1947年曾有过一场创作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把画布摊在地上,自己拎一罐颜料,抓一把刷子走上画布,将颜料滴、洒或甩在画布上,创作出色迹纵横、颜料飞溅的画作,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

QQ截图20160203151056

  汤伯利的抽象画。

  从这个角度来说,汤伯利的作品的确有着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色彩。他喜欢使用貌似无意义的几何图形或线条,偶尔还会借用古代诗歌的只言片语,这些晦涩的画面充满了稍纵即逝的寓意和自在的情绪。但他似乎又有意和这个流派保持一定距离,半辈子都住在意大利,作品风格也将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和波普艺术兼收并蓄,自成一派。

  欧洲大陆为汤伯利提供了思想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艺术史专家认为,当年汤伯利从纽约移居罗马,其实是从一个新帝都逃到了一个旧帝都。二战后美国与欧洲的力量此消彼长,美国人用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撼动了欧洲艺术中心的地位。与古典的欧洲相比,美国艺术更加恣意、突兀且粗糙,但充满了自由和表现力。但汤伯利似乎更加留恋欧洲。在古罗马的废墟中,在悠久的历史中,他找到了无尽的灵感。

  有评论家认为,在西方艺术界慨叹“绘画已死”的时候,汤伯利用自己的画笔撑起一片天空,留给世人宝贵的艺术财富。

  在意大利生活期间,除了绘画以外,他还广泛阅读。希腊语、拉丁语和英语读物他都涉猎,因此在绘画中需要借助文化元素时他能够信手拈来。例如从2005年开始,他以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为蓝本创作了8幅系列画作;而在他的另外8幅作品中都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名字。

  汤伯利打破了油画和素描之间的界限,用潦草的笔触挑战了当代艺术的理念。“他大气、令人信服的史诗般作品,谜一般的颜色和让人眩晕的空间感,讲述了性、死亡、历史和欲望等恒久主题。”但是对普通观众而言,汤伯利的作品确实不大好懂。有人曾评价说:汤伯利的作品在艺术家中有影响力,在评论家中有争议,对普罗大众则构成了挑战。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