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渴望不知所措的感觉

2016-02-16 08:24:58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黄渤被视为中国内地电影的票房保障、媒体宠儿,经常面对各路记者五花八门的问题,不免打趣“自己像是被审问的犯人”,但转念又笑着说:“你说我何德何能,连小时候那么点小屁事儿,都被人关心?”

  要在山顶有自己的高度

  2000年,黄渤来到北京继续跑场子唱歌。曾经一起唱歌的周迅、朴树、杨坤、沙宝亮都已经红透半边天,他却还住在自己租的房子里,每天骑自行车去歌厅演出。也是在那一年,他在发小高虎的推荐下,来到《上车,走吧》剧组,饰演一个从山东农村来到北京开小巴的小伙儿。他没想到,自己首次触电的作品就得了200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

  “唱了十几年歌,没唱出什么名堂,演了十几天的电影,竟然还获奖了。”这让黄渤有点难过,甚至觉得这是老天和自己开的一个荒谬的玩笑。没来得及感慨更多,他赶紧借了套西服去走红毯。回头一看,身后是宁静;入场后,坐在伍佰、巩俐中间……第一次出席这样的场合,他紧张极了,只求“千万别给朋友丢面子”。

  经过这一次的刺激与鼓励,黄渤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由此进入科班学习的状态。其间,他接拍了一些龙套角色,在电视剧《黑洞》中,最长的一句台词不过12个字。

  转机出现于2006年。这一年,黄渤遇到了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在这部带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影片中,几伙盗贼围绕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展开了一系列明争暗斗,黄渤出演的正是其中一个名叫“黑皮”的笨贼。

  尽管不是主演,黄渤在剧中的表现还是相当抢眼,他操着一口山东腔,将一个又笨又冲动的“倒霉蛋”演绎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他为这个角色想了很多细节,比如一边让人踩在自己的肩膀上,一边碎碎念地发问:“哎,你有脚气没有?”导演宁浩夸赞黄渤“有种难得的真实”,从里到外透着一种与生活、与现实特别相关的东西。黄渤却这样解释在塑造角色时加入自己想法的初衷:“无论这个剧本的基础多好,无论它是多高的一座山,既然选择登,就要在山顶有一个自己的高度。这是做演员的本分。”

  2009年,黄渤凭借电影《斗牛》摘得第四十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看过这部影片后,称赞他是“中国的卓别林”。属于黄渤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启了。他于是每天找导演、编剧谈戏,别人烦了,他就从房间的门缝底下塞张纸条进去继续谈;每次接到新角色,都会战战兢兢。“战战兢兢是因为对角色摸不住、拿不准,其实这是一件好事。”黄渤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如今有些角色拿到手,自己一看就知道该怎么演,却开始渴望那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我还算幸运,合作过一些相对传统、认真的导演,拍摄前会留出一两个月让大家体验生活,一点一滴建立起对角色的思考。”电影《无人区》就是这样。开拍前,黄渤跑去新疆待了两个月。为了演好杀手、练出杀气,他跑到屠宰场,提着刀子从凌晨4点站到中午。

  虽然在《无人区》《亲爱的》等影片中成功挑战了不同的角色类型,黄渤独特的幽默却始终成为他身上标志性符号。有人说,在葛优统治了中国人笑神经10年之后,黄渤让观众见识到另一种幽默。公认的“喜剧之王”周星驰也说:“黄渤是喜剧的王中王,是他把我的演艺生命给终结了。”倒是黄渤本人,从未想过拘泥或摆脱什么。“虽然曾受困于‘只低头看路,不抬头看方向’的习惯,但这么多年来,我确实也得益于此。一位国外知名导演就曾说过,‘对演员最大的伤害就是近期规划,这会阻止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

  其实我没那么真诚

  与很多喜剧演员台上台下性格迥异不同,生活里的黄渤,依然风趣幽默。和《环球人物》记者交谈的过程中,他时而来一段周星驰的模仿秀,时而开开玩笑调节气氛。他说自己不是故意要表现平易近人的一面,实在是性格使然。“我其实挺羡慕那些话少、气场强大、性格上棱角分明的人。我看过一篇关于郝蕾的采访,她说,‘除了演戏,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我的工作,包括接受采访’‘我是一只鹰,你不要老让我去排队,大雁才排队呢’。可羡慕归羡慕,那不是我,学也学不来。”

  演艺圈10年,给黄渤带来了很多改变。“比如以前不会有一个记者这样和我聊天,”他看着记者笑了笑,“我也不会对着一个陌生人,掏心掏肺地问什么答什么。”

  曾经熟悉的生活圈子离黄渤渐行渐远,尴尬的是,他还要继续演绎这个群体。场面上的事,他越来越在行,可心里知道自己越来越内向了,不像过去那么容易敞开。

  “你还是像外界形容的那么真诚和朴实吗?”记者问。黄渤的回答让人有些意外:“其实我也没那么真诚。在这个圈子里,所有的真诚和朴实都只是相对的。”能给出这样一个答案,也许已经足够证明他的真诚了。

  黄渤不喜欢所谓身处巅峰的感觉,更希望自己的巅峰在60岁之前都不要到来。“爬山的乐趣在于爬的过程。一旦站上山顶,那一刻感觉的确很好,但接下来要干嘛?如果可以选,我宁愿一直原地踏步。”他甚至总结出一套“全国第四理论”,认为第四是最好的名次,既有了一定的高度,又没有蠢蠢欲动争第一的野心。

  “可是第四没有奖牌。”

  “拍完一部戏,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观众就够了。有没有奖牌没那么重要。其实我得奖,没有几次是真正开心的,上台表演一下激动而已。”黄渤坦诚得让人吃惊。

  “至于下一个10年的事,谁知道呢,没准我成了一名画家。”对黄渤来说,理想的生活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旅行、摄影、画画写生。他知道,自己离幸福已经很近了,只是心境上还达不到真正的无欲无求,还有太多身不由己的东西在推着他向前走。

  好在,随着年龄渐大,他看开了一些事情,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有高就必然有低。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出门怎么不住套房了,住单间是怎么回事?然后又发现,怎么跟着送饭的车就去现场了。”他把这种“低”看作为一种回归。当年在北影读书,他的宿舍黄亭子附近住了一批老艺术家,都曾是中国叱咤风云的大明星,退休后却和普通人一样,会因为一斤黄瓜的价格和小商贩讨价还价。在黄渤看来,那才是生活的本真。(记者 张忆耕)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