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百年进化论
2016-01-28 09:47:52 国家人文历史1916年2月第一次亮相以来,坦克从未停止过“进化”的脚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二十年的停战”时期,五花八门的坦克和坦克作战理论令人眼花缭乱。
提起坦克师、坦克集群,首先想起的八成是“德军装甲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闪电战”令人闻风丧胆。第一个遭遇“闪电战”打击的就是波兰——波兰战役期间,希特勒曾到德军装甲兵之父、坦克战术的先驱者——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所部视察,古德里安得意地向纳粹元首夸耀其一直鼓吹的装甲战术时说:“这次战役我军损失如此之小,完全是因我军坦克充分发挥威力的原因。”
1942年5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站在一辆“盟约者”坦克上视察部队。在一战时坦克孕育孵化的过程中,丘吉尔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之后的法兰西战役,更是闪击战和德军装甲战术最辉煌的胜利,对德军来说,作战条件近乎完美,理想的夏季收获季节、理想的晴朗温和天气、理想的作战地域,法国、比利时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是交通条件优良的平原,且德军进攻战略纵深有限,在后勤保障能力范围内。此外,还有理想的敌人——作战思想还停留在一战静态战争、完全不适应闪击战快速节奏的联军,这一切使法兰西战役成为闪击战近乎完美的模型。
但是,德军迅速以轻微代价取得惊人胜利这一耀眼的光辉也掩盖了不少黯淡的瑕疵:坦克性能已经开始落后,反坦克武器性能严重滞后,后勤能力存在瓶颈等等。当希特勒的坦克开往遥远而广阔的苏联前线,面对完全不同的天时地利以及当时全世界最优秀的中型坦克T34时,德军将大吃一惊的发现,刚达到顶峰的闪击战的光环正在迅速褪色。
德国“闪电战”为什么在苏联不灵了?传统上,军事历史研究的焦点过多的关注于战术和武器装备,忽略了更宏观的领域,军队的后勤以及非军事的政治、经济、社会、人口等因素。德军的闪击战太过于依赖高速机动,指望迅速压倒敌人的反击以速战速决,这样才能弥补德军在后勤方面的不足和战略上缺乏长远规划的缺陷。宏大的苏德战场让德军的弱点彻底暴露出来。虽然德军将坦克革命性的用于闪击战这一新颖的战法并称雄一时,但最终却无法改变战争的根本走向。
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期间,行进中的德军士兵与虎式坦克
在库尔斯克战役后,面对已经完成进化的苏联坦克部队,昔日战无不胜的德国装甲军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最精锐的部队、最精良的武器、最杰出的指挥官和最拿手的装甲战术,在已经成长起来的苏军面前,再也无法取胜了。经过德国装甲军这个最好的“教练”的两年多的“悉心栽培”,苏联装甲军已经成长为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强大对手。苏式大纵深装甲作战理论的巨大威力:防守时,他们可以抵挡住世界上任何一支装甲军的攻击;而在反攻时,他们又能用钢铁洪流淹没任何一个对手。
库尔斯克战败的德军装甲兵,在学到新战法后,便在1944年的阿登反击战中,用了很多苏军的作战经验,在油弹双缺的情况下,狠狠地“教育”了一番西线盟军的装甲军,间接让英美领教到了苏联装甲军的可怕威力。其后果就是,在整个冷战之中,用大纵深作战理论武装起来的苏联坦克洪流,一直是北约最大的梦魇。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