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华:我不能说无可奉告

2016-01-22 08:43:53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我的前任赵启正在交接工作时对我说,一定得把握好"我是谁"的问题,其中政协发言人这个身份要占到95%,剩下5%才是自己的风格。

  一定得把握好“我是谁”

  从香港回来后,61岁的吕新华本以为退居二线可以轻松一些,没想到一个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

  “当时组织上找我谈话,说已经决定由我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我说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怎么当发言人呢?”尽管如此,他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从2013年到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的三次会议都由吕新华担任新闻发言人。

QQ截图20160118152640

  2015年3月2日,吕新华(右二)作为新闻发言人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

  “我的前任赵启正在交接工作时对我说,一定得把握好‘我是谁’的问题,其中政协发言人这个身份要占到95%,剩下5%才是自己的风格。发言人说的话要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要传达正能量。比如雾霾问题,我们既要表达老百姓对环境污染的不满和担忧,也要表达政府层面的高度关切,让大家看到希望。”

  每年3月初两会召开,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的时长不到两小时,发言人平均回答十六七个问题,其中有关政协工作的要占全部问题的1/3以上。剩下的问题则来自方方面面,什么都可能涉及。

  “在香港时,我经常跟媒体打交道,面对记者时不犯憷。但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是全球直播的平台,心理上还是有不小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偏题难题,社会很关心,但我并不了解,问职能部门,他们也无法确切地告诉我答案。比如周永康的问题,记者提问的时候,我可以说不知道,但一共也只有十几个问题,要是有两三个都说不知道,我会觉得很失败。所以要通过技巧回答,但不能说无可奉告。我觉得不能把媒体放在一种对立的位置上。”为了胜任,他背后下了不少苦功。

  “我事先要看360道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防、外交……最敏感的、记者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360道题目中。其中60道是记者一提问,我要马上流利回答出来的;还有十七八道要背下来,一点都不能错。”有个小组专门协助他做这件事,成员来自全国记协、新华社、外交部、国新办等单位。“他们对我帮助极大。”

  每年的春节假期,吕新华都是在“做功课”中度过的。“两个月的培训期,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半,除了中间两顿饭,午休,星期天下午回家拿一下换洗衣服,我都在做题、看题。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到了“登台”那天,发布会是下午3点开始,两点半的时候,吕新华坐在会客室里,不停地看手表。“我对旁边的人说,该上台了,就像一次准备已久的演出,我每次都是信心满满,因为我准备好了。”

  对于自己的“网红”,吕新华笑言:“我这个人总体上比较严肃,但也有点小幽默,平时也爱打个趣、逗个乐什么的。用网络语言是接地气的表达,但也不能为用而用,那样会很生硬。‘你懂的’‘任性’‘铁帽子王’都是老百姓熟悉的词,用好了能引起共鸣。”

  吕新华喜欢“活”的话题,“特别是应景的,整个社会都关心的,让我有一展身手的感觉”。但如果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他就得“像脑筋急转弯一样”回答,答完后甚至会出一身冷汗。“因为既是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又要符合传统的口径,还要有我自己的语言,到底效果怎么样?”

  吕新华有多年的糖尿病史,2013年出现眼底出血并发症。但作为两会新闻发言人,他每年准备期间看题时都要面对一个很大的投影电视,强光刺激着他的眼睛,经常泪流不止。到了2014年和2015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他是勉强坐下来发言的。“去年11月,我跟领导说,2016年3月的新闻发言人我是怎么都做不成了。”2015年12月底,他终于卸下了这份压力巨大的担子。

  对于自己任新闻发言人3年的表现,吕新华分别打了60分、65分、70分,似乎有点“苛刻”。他对记者解释:“这种场合对我来说是一种大考。其实我自己觉得回答的并不是很好,能考及格就不错了。不过,每年都在加分,我也觉得自己每年都在进步。”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