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分钟蒸发6.8万亿 熔断是否还有2.0版本

2016-01-15 08:45:23 国际金融报
分享:

尽管折腾了四天的熔断机制暂时退出了舞台,但为何在境外市场看似运用得恰到好处的“冷静机制”,移植到中国A股却变成了一台大型“绞肉机”?

  2016年新年之始交易的第一周,对新老股民来说,这是见证“奇迹”的一周,也是见证历史的一周——一项仅仅实施了四天的新政——熔断机制,让A股再次感受了何谓断崖式的下跌,也普及了熔断机制。2016年首个交易周资本市场剧情跌宕起伏,丝毫不亚于2015年的那一个夏天。

  在演绎了4天4次熔断后,1月7日深夜,上交所、深交所和中金所均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至此,中国股市最“短命”的新规之一暂时退出了资本市场的舞台。那么,在这一政策暂停之后,是否会有完善版的熔断2.0版本出台?A股股民是否就此迎来了所盼望已久的强势反弹?A股市场的这场大跌闹剧元凶真的只是熔断机制吗?当A股进入到“后熔断时代”,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促成新“熔断之殇”?

  155分钟蒸发6.8万亿

  回忆起新年首个交易日,上海股民王梓芬女士依然心有余悸,她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当沪深300接近5%跌幅时,我身边的股友们几乎都选择了抛售股票,股指几乎没怎么抵抗地触及熔断阈值,而第二次的触及则更加迅猛,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叫磁吸效应。”

  而当1月7日,市场在开盘不到半小时便直接熔断收盘后,王梓芬的态度转而成为了“哭笑不得”。这一次她连操作都没赶上,作为老股民,王梓芬告诉记者,“这样的熔断,断的不仅是普通散户的资金,更多的基金、券商等市场参与者都会不知所措,这样的政策要么改进,要么取消。”

  事实上,熔断机制实施的4天中触发的4次熔断,已经造成了A股市场惊人的破坏力。

  统计显示,1月4日和1月7日,这触发熔断机制的两天内,A股实际只交易了155分钟左右。而从1月4日起至1月7日,沪深股指新年以来的累计跌幅分别高达11.96%和15.16%。创业板指数同期跌幅则接近17%。而A股市值更是从2015年底的52.9万亿元猛降至46.1万亿元,直接蒸发6.8万亿元。

  中登公司公布的最新投资者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A股持仓投资者数量为5026.28万人,平均下来,这155分钟每个投资者亏损的数额超13万元。

  “相比1月4日,1月7日出现了提前熔断的状况,沪深300所设立的两个仅仅相差2%的熔断阈值,所造成的磁吸效应是非常厉害的,从当日的盘面所引发的恐慌现象就能够明显感受到。”国泰君安投资顾问总部副总监田青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反映了熔断机制在单边市场下助跌助涨效益非常明显。”

  据悉,各家基金公司也在1月7日再次触发熔断后,纷纷对监管层提出意见。具体改动措施包括:放开涨跌幅限制,至少也要放至15%-20%;打开T+0制度;修改熔断阈值,分层空间扩大;熔断暂停时间延长;个股和指数分开熔断等。

  而监管层对于市场的呼声则做出了更加坚决的反应。1月7日晚间,上交所、深交所和中金所均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指出,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