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分钟蒸发6.8万亿 熔断是否还有2.0版本

2016-01-15 08:45:23 国际金融报
分享:

尽管折腾了四天的熔断机制暂时退出了舞台,但为何在境外市场看似运用得恰到好处的“冷静机制”,移植到中国A股却变成了一台大型“绞肉机”?

  新制度应更多考量

  “而与国外成熟股票市场相比,在中国股市实行熔断机制,我们需要有着更多的考虑。其中,中国股市独特的交易制度,就可能会让熔断机制的意义大打折扣。”朱蕾指出,就目前而言,中国股市实行的是“T+1”的交易模式,而期指则实行“T+0”的交易模式。实际上,在中国股市中,也长期存在期现交易制度不对称的风险。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中国股市也实行了涨跌停板交易制度。由此一来,随着熔断机制的引入,似乎给当前的市场制度带来了一定的矛盾性。

  同时,朱蕾也强调,监管层在设立新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股市的高度投机性质,在市场处于非理性下跌的过程中,一旦市场触发7%的熔断阈值,则会暂停交易直至收市。但是,因市场本身的下跌动能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释放,所以在次一个交易日中,市场同样采取大幅杀跌而后触碰熔断阈值的方式,并最终导致市场的下跌动能不可以得到快速释放,而延长了市场见底的时间。

  “还是回到核心问题,股市大跌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像现在的A股,股价下跌是因为股价过高,公司业绩不佳,经济不好,如果是这种情况,仅仅依靠制度强行停市,那么又有何用?”朱蕾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对于该政策的反思,证监会也在最新的发言中提到了,新闻发言人邓舸指出,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一些政策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比如熔断机制本意是提供时间让市场去冷静,让投资者从市场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下一步的操作,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一项政策的推出也可能同时给予空方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石建勋针对熔断机制所存在的“漏洞”向记者强调指出,在利空消息的作用下,一旦沪深300跌破3%,空方就会利用磁吸效应,花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股指砸至5%,一旦熔断的恐慌弥漫开来,失去思考的投资者就会被空方牵着鼻子走,不计后果的抛售股票反而成就了空方的“好事”。

  熔断机制所引发的事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出人们的视线,但石建勋依然强调,一项交易新政的推出还应该更加慎重细致地考虑到各方面所存在的漏洞,同时他建议监管层应加强对资本市场制度层面的完善。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