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美国老兵,从日军俘虏到白宫客人

2015-12-22 08:18:29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1942年,23岁的泰尼作为日军的俘虏,在菲律宾经历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军”而幸存。70多年过去了,那段岁月在他人生的坐标轴上已很遥远,但并不模糊。

  向日本追债

  战后,泰尼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从南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金融,1983年退休。他有过两段婚姻,生活平淡而宁静。

14_1_768 (1)

美国抗议“巴丹死亡行军”的宣传画。

  对普通的日本民众,泰尼早已没有心结。1968年,他的继子为治疗他的战争伤痛,安排一名日本留学生住到他家中。泰尼和留学生朝夕相处,通过他了解到当代日本和日本人。留学生回国后,还曾邀请泰尼参加自己的婚礼。泰尼后来也经常和妻子一起去日本旅游,受邀到日本学校做讲座。

  1995年,泰尼把“巴丹死亡行军”及在日本当苦工的经历写成回忆录《活着回家:“巴丹死亡行军”亲历记》。当年发生了一件让泰尼生气的事:日本花了16亿美元邀请二战期间各国被日军俘虏的人士及家属前往日本,以示友好,但其中没有美国。泰尼十分不解,他向政府部门、议员们申诉,但是没有答复。2009年,他写信给日本驻美大使藤崎町,要求得到日本政府的道歉,与其他国家战俘一样被邀请去日本,并希望86个曾经买下并虐待战俘的日本公司道歉。2010年2月,藤崎町回应了泰尼的前两个要求,但第三个要求迟迟没有回音。

  从此,泰尼开始向那些日本公司追讨当年的工资。今天,他依旧是巴丹保卫战老兵协会主席,也是美军战俘对日索赔运动的领袖。泰尼说:“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关系到我们的荣誉和尊严。”(记者  王玮)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