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叛逆时代的不死英雄
2015-12-21 08:30:00 环球人物杂志他在巅峰时去世,全世界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我小时候就听过他避祸假死的传闻,说他受高人指点,要假死10年。当时很多青年都在等着1983年的到来,结果我们都中年了,还没等到他现身。
假如李小龙还活着,到今年11月27日正好75岁,但他是否还会受到今天这样的崇拜?无法预料。有时候死亡才能成就永恒。
1973年7月20日晚,功夫巨星李小龙猝死于情人丁珮的家中。医院报告显示,他是因药物敏感引发脑水肿离世的,但这个结论并不被世人所接受。丁珮为此遭受千夫所指,一度销声匿迹。直到42年后,她才敢在公众面前讲出“李小龙”这三个字。今天的世人不再唾骂,或许不是因为社会对“红颜祸水”更加宽容,而是近半个世纪之后,李小龙不再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他正在回归真实。
一个图腾的诞生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业内都公认李小龙天赋异禀,而天才人物身上总少不了各种传闻。《一代宗师》的编剧、武侠小说家徐皓峰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提到不少关于李小龙的“神话”。
“他在巅峰时去世,全世界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我小时候就听过他避祸假死的传闻,说他受高人指点,要假死10年。当时很多青年都在等着1983年的到来,结果我们都中年了,还没等到他现身。”
徐皓峰1973年出生在北京,二十来岁才看到李小龙的电影。“我们小时候都知道香港有个李小龙,杂志上一直有他的各种剧照。不能说他对大陆没影响,他是以图片的形象为我们所知。那时北京这边还传说,毛主席晚年看到他的电影,很喜欢,所以‘文革’期间没人批判李小龙。到了上世纪80年代,当时流传一本关于李小龙功夫的盗版书,北京街头青年几乎人手一本,那纸翻一星期就变黄了,但我们就当宝贝一样对待。以至于后来街头打架都按照书里的照片来,学他踢腿的方式去打。”直到今天,徐皓峰导演的电影《师父》,还在向李小龙的遗作《死亡游戏》致敬。
知名影评人沙丹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表示,李小龙的电影生涯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童星。他出生在美国,小时候在香港拍了很多粤语写实电影,如《人海孤鸿》《细路祥》,是聪明伶俐的形象。第二个阶段是嘉禾时期,确立了功夫巨星的地位。”
在这两个阶段之间,李小龙在美国求学。上世纪60年代,他毕业于华盛顿大学,主修哲学,同时投入很大精力研习中国武术,后来自创截拳道,并不断开办武术馆收徒,名气日渐打响。
1970年,李小龙回香港发展电影事业。本来邵氏有意合作,但李小龙要求自己导演、提的薪酬也较高,邵逸夫最终放弃。李小龙转投邹文怀的嘉禾公司。从1971年起,为他量身打造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以及未完成的遗作《死亡游戏》。就是这短短两三年时间,四部半电影,李小龙成为电影史乃至流行文化史上一个无法磨灭的符号。
酷似李小龙的香港演员陈国坤出生于1975年。“小时候看《精武门》第一次知道李小龙,就把他视为偶像。”他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忆说,“后来大家都开始叫我小龙,直到现在。”他因为长相被李小龙的“铁粉”周星驰一眼相中,成了演员。
拍《少林足球》时,陈国坤本来演一个反派,周星驰说“像李小龙的人不可以做坏人”,于是陈国坤就演了守门员。在片场,周星驰每次要发脾气时,陈国坤就扮李小龙的样子,“他就不骂了”。
拍电视剧《李小龙传奇》时,陈国坤经历了地狱式特训,也看了不少历史资料。据他透露,李小龙其实很害怕蟑螂,为了锻炼胆量,索性把蟑螂串成一串挂在脖子上。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李小龙就是李小龙,我再怎么塑造也不会一模一样,只能尽可能地去诠释他。”
“他不仅仅是功夫明星,”沙丹说,“因为他学哲学,所以能在电影中升华出自己的一套理念。加上32岁暴毙,各种传闻增添了他的神秘性。他和阮玲玉一样,都是把最好的形象、最富于魅力的一面永远留在了电影胶片上。从这点说,在最黄金的时期去世也是一种幸运。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李小龙神话,一个文化图腾。”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