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再“斗气”,气价纷争10年难解
2015-12-10 08:23:18 中国经济周刊俄乌就天然气价格、供应量等进行“斗气”始于2005年,于两国来讲已属“老生常谈”,仅在今年,两国就已进行过多轮“斗气”。而俄乌在天然气购销领域的关系已成两国关系的“晴雨表”。
11月25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宣布,乌方预付款天然气用量已全部提取,而新的预付款俄方没有收到,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也未向俄方递交购气申请。因此,乌缴纳新的预付款前俄将停止向乌供应天然气。
乌克兰政府当天通过决定,命令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停止继续购买俄罗斯天然气。“斗气”过后,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还于同日宣布,乌政府决定对俄航空公司彻底关闭领空。两国关系随即进入“寒冬”。
俄乌就天然气价格、供应量等进行“斗气”始于2005年,于两国来讲已属“老生常谈”,仅在今年,两国就已进行过多轮“斗气”。而俄乌在天然气购销领域的关系已成两国关系的“晴雨表”。
乌克兰主动“停购”,底气何来?
就在俄气宣布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的当天,乌总理亚采纽克曾强硬回应道,俄方“误解了情况”,是“乌方停止购买俄天然气,而非俄方停止向乌方供气”。他表示,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是因为欧洲伙伴提供的价格比俄罗斯更优惠。
俄罗斯独联体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夫谢耶夫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冬季供暖关键期,乌敢于主动提出断气,确有特殊的“底气”和动机。
据他分析,在美国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后,美不仅可自保,而且正酝酿出口。一些国家失去美国市场后,遂转向欧洲和亚太市场。目前,乌已与很多欧洲国家签署了反向供气和接收液化天然气的合同,大大减缓了乌对俄气的依赖。而日益恶化的乌经济形势也使乌目前天然气总消费量下降了20%。此外,今年夏天乌克兰的地下储气库已储存了足够多的天然气,可备不时之需。
乌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科博列夫对媒体表示,目前乌地下天然气储气量约为170亿立方米,若计入从欧洲进口量,明年也不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在被问到乌克兰是否会发生天然气危机时,科博列夫坚称,当前的情况不一样,此次乌克兰“停购”天然气完全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
此次乌克兰主动“停购”确实显得颇不寻常,此前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比较深。据统计,乌克兰更是有四分之三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而来自俄罗斯的进口量则在200亿立方米左右。
俄罗斯方面显然并不认为乌有条件不再依赖俄方提供的天然气,俄气总裁米勒表示,乌气储备尚不能完全满足所需,停止购气将威胁乌居民正常生活,对俄过境乌向欧洲供气也会造成威胁。
当然,即使未来乌克兰恢复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在叶夫谢耶夫看来,在国际天然气市场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的情况下,乌主动提出断气,可在未来的天然气谈判中谋求更合理的价格。而按照计划,俄乌就2016年第一季度供气和价格优惠的谈判将在12月进行。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