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办事,你是啥心态?
2015-12-08 08:01:30 人民日报有的人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投资,当自己碰到事情时,总是理直气壮地找上门来,大有“你不帮我就是忘恩负义”的架势。
办事求人的七个不良心理
有的人之所以有动辄求人的习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被一些不良心理俘虏了。这些不良心理至少有以下7种:
一是怕吃亏心理。我妻子是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护士,前不久,一个朋友因肾囊肿疾病到他们医院的泌尿外科做手术,这种手术的难度并不大,又是科主任亲自主刀,可朋友还是怕这个主任不太当一回事,恳请我妻子转交一个红包。这可是医院明令禁止的行为,但不管如何解释,朋友执意要给。我妻子只好先收下,等顺利做完手术后,就把红包退了回去。
二是想沾光心理。生活中,有些事的办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有的人明明不符合条件,却偏偏想沾这个光,办法当然只能是求人。去年5月,老家一个农村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有的人在县人民医院开了一个大病的证明后,就吃起了低保,他也想办,问我有没有熟人在县人民医院。当我告诉他没有时,分明能感觉到他的失望。
三是嫌麻烦心理。如今,许多事情的办理已日益规范,有着透明的程序。不过,有的人却嫌走程序麻烦,就打起了求人的主意。一次,我因甲亢到一家医院的内分泌科看病,因为人多,只得坐在走廊耐心等待。不一会儿,一位白大褂陪着一个衣着时尚的妇女径直走进了诊室,直到半小时后才出来。他们俩走后,我的耳旁响起了一阵刺耳的骂声。
四是爱显摆心理。社会上有一种人虚荣心特别强,把能求人办事当做一种荣耀,并且到处宣称什么事情都能摆平。他们为了跟那些能用得着的人搞好关系,平时下足了功夫。我曾经有一个自称“啥都能搞定”的同事,每次拿到工资后,都要列出一个特殊的开支计划:哪个处长的小孩快过生日了,哪个主任的母亲住院了,谁搬新家了……由于把主要财力和精力投到了“公关”上,导致夫妻感情日益恶化,多次闹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
五是图回报心理。有的人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投资,当自己碰到事情时,总是理直气壮地找上门来,大有“你不帮我就是忘恩负义”的架势。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前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后来分到某省政府工作后,那些帮过他的人不约而同地来找他办事。为此,他一直把握一个原则,只要符合规定又是力所能及的,都有求必应。可是,面对有的不符合规定的事,尽管再三解释办不了,人家也会说他是“白眼狼”。
六是不信任心理。近年来,许多政府部门和行业的办事程序都已做到了公开透明,可是,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不相信这些事实,只相信“千银难买一熟”这个老理。我的一个同学是老家一家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一次,她的表弟因车祸被送到了她所在的医院,由于伤势重,需立即手术,可她表弟的家人不同意,非得找她给医院打个招呼。巧的是,她外出学习手机关机。结果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其表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七是优越感心理。有的人由于握着一定的权力,即使是求人办事,也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我曾跟一个在法院担任领导的朋友谈起医患矛盾的话题,不料,他一脸愕然。经了解才知,他每次去看病,都是医院领导陪着的,自然不必挂号排队,更不可能看到医生有不耐烦的情绪。
消除这些不良心理,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全面公开办事的相关信息,并且科学设置办事程序,努力做到符合条件不用求人,不符合条件求人没用。另一方面,切实畅通监管渠道,迅速处置举报信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积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环境。此外,作为我们个人,平时有必要密切关注各级政府和各类行业的动态信息,以便办理事情时做到心中有数。
广东广州市 尹 敏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