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袁世凯的转变:从大清首相到民国总统

2015-12-02 09:43:14 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

表面上看,袁世凯只能在忠君报国和附从革命两者之间选择,其实还有第三条路——自行称帝。当时张一鏖、倪嗣冲等亲信即曾“劝进”,唆使袁世凯推翻清廷。

  大清朝只能束手待毙

  在南北双方谈得差不多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变故,那就是孙中山回国,并被各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有了同清政府对等的地位。当然,对于袁世凯同革命军的密约,孙中山也是知情的。为了安抚袁世凯,孙中山特意发电,解释革命军需要一个统一的机构,自己只是暂代职务,“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希望袁“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

1449020701586243.jpg

  1912年1月,袁世凯退朝后遭到投弹暗杀同盟会京津分会投弹暗杀,当场炸死、炸伤随从数人,袁世凯侥幸躲避。图为暗杀后,禁卫军出防。

  袁世凯大失所望之下,令冯国璋、段祺瑞、张怀芝等数十位北洋军将领联名通电,反对实行共和,拥护清室。唐绍仪被勒令辞职,袁世凯要亲自主持和议。这时,孙中山的第二封解释电报来了,“如清帝宣布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则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才算是让袁世凯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不过袁世凯想当这个总统也并不容易,他固然可以凭手中北洋军威胁清廷,让隆裕太后乖乖交出政权,但那样自己欺负孤儿寡母,当王莽、董卓的名声也板上钉钉了。总统要当,这篡位的罪名又要推出去。袁世凯正在犯愁,革命党就出手帮忙了。

  1月16日,袁世凯入宫,第一次请隆裕太后同意退位,以“顺应民心”。回府途中,袁世凯遇刺,多名侍卫被炸死。黄芝萌、张先培等杀袁世凯,是看他首鼠两端,意图为共和去一阻碍。谁知这次失败的刺杀行动竟帮了袁世凯一个大忙,满朝大臣原以为他和革命党是一伙的,联合起来推翻朝廷。现在这么一看,革命党是要往死里整这位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在朝中的阻力一下少了很多。他趁机请假回家,闭门不出。

  满朝的亲王、贝勒当然不能眼看大清三百年基业拱手相让,在御前会议上反对退位。他们成立“君主立宪维持会”(即宗社党),要求对抗革命军。宗室鹰派领袖良弼对袁世凯说:“若将我朝天下断送汉人,我辈决不容忍,愿同阁下同归澌灭。”谁知,他话才出口,当天晚上就被革命党彭家珍炸成重伤,几天后去世。那些反对和议,叫嚣同革命党战斗到最后的亲贵们,再也不敢言语。大清朝失去了最后的支持者。

  隆裕太后除了屈服以外,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她让梁士诒转告袁世凯:“我母子二人性命操于尔等之手,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隆裕太后加封袁世凯为“一等侯爵”,此前只有曾国藩以汉人的身份,获得过这一殊荣。

6404.jpg

  袁世凯在《清室优待条件》上签批原迹

  1912年2月5日,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在一个月前刚刚联名拥护清室的北洋将领们,调转枪口,要求“立即实行共和”。如果朝廷不同意的话,段祺瑞等就要“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这之后,直隶总督张镇芳领衔,署两江总督张勋、安徽巡抚张怀芝、河南巡抚齐跃琳、吉林巡抚陈昭常、署山东巡抚张广建等地方首长,也一致要求朝廷“宣布共和”。

  作为大清的臣子,袁世凯为清室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他们争取了一个还不错的条件,主要包括两点:允许溥仪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保留皇帝尊号;民国政府每年拨给清室400万元经费。1912年2月12日,清室颁布退位诏书,称“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并“由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南京临时政府信守承诺,由临时参议院全票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杨津涛)

  (参考资料:张国淦《北洋述闻》、陈志让《袁世凯传》、丁健《试论辛亥年袁世凯复出时的心路历程》、刘路生《袁世凯辛亥复出条件考》、农伟雄《袁世凯与南北议和新论》等)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