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有风险
在享受巨大市场空间的同时,一些风险也值得关注。
2015年初,大疆无人机掉落白宫草坪,据官方声称,因为“体积小,飞得又低,才没有被雷达检测到”,一时间,无人机带来的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2015年8月,新西兰运输部出台新规,自8月1日起,在夜间及水平或垂直远距离使用无人飞行器都必须经新西兰民航管理局批准。
2014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管制委员会也召开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并表示,我国正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海南岛,长春、广州、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飞行管制分区进行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力争2015年在全国推开。
“无人机管制政策趋严肯定对行业规模扩张带来一定影响,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能够促进行业发展。”一家无人机研发机构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美国航空联邦管理局(FAA)自2014年着手研究无人机和有人机混合使用空域的空管问题,逐步放开了包括农业、管道检测、航测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民用无人机。将为民用无人机的发展打开束缚。
同时,欧洲航空安全局制定《无人机运行标准》提出两个目标:一是以安全合适的方式将民用无人机融入现有的航空系统,二是培养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欧洲无人机工业。将民用无人机运行分为开放类、特许类和取证类三种,并相应提出要求。
除了政策风险之外,研发风险也值得关注。上述负责人表示,从无人机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虽然消费级产品的门槛各类成本比较低,但附加值更高的专业类产品需要的资金和研发周期都很长,因此,在产品稳定性和市场需求方面都存在很多变数,风险并不小。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