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加速集聚,各项跨境金融服务加速“花样翻新”。上海银监局自贸区业务处处长王卓怀披露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在区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方面,截至8月末,上海银行业机构持有国际板黄金账面价值192.45亿元;辖内银行1-8月份代客开展国际板黄金结算75.62亿元。
“以前,公司要出国门是束手束脚小心翼翼地一步步挪,生怕一不小心就摔倒了,栽一个大跟头,要花很长时间可能都爬不起来,现在有了各项支持,出国门是昂首挺胸外加大步伐‘迈’出去,效率提高了好几倍。”某公司高管对记者说。
为什么这样说?在9月22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召开的“上海银行业自贸区建设2周年”新闻通气会上,记者了解到在自贸区的试点银行内,光境外融资成本就不到2%,相比于境内人民币平均5.3%的货款定价,直接降低了1.5倍多。另外,由于国家简政放权,更有很多手续被简化,款项到达公司的时间也逐渐缩短,难怪企业宣称犹如吃了“定心丸”,轻轻松松跨国门。
据了解,通过上海自贸区平台“走出去”的企业催生了大量跨境资金流、外汇需求以及投融资需求。来自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上海银行业机构投向境外贷款余额为464.43亿元,跨境直接投资项目融资余额238.62亿元,其中境外并购贷款余额60.69亿元。
“政策给力,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沪上银行业人士这样评论道。
企业“迈出去”成本变低
如果国内一家知名集团公司欲收购境外公司股权,实现“走出去”计划,需要融资,如果走国内的一般融资程序,平均成本在5.3%左右,但此公司最终以不到2%的成本拿到了融资,这主要利用银行的分账核算单元的境外筹资功能。
建行上海市分行利用分账核算单元的境外筹资功能,通过FTU分账核算单元从法兰克福分行拆借到7500万元英镑,成功向该集团发放FTE贷款,用于收购境外公司股权,支持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该集团可以以不高于2%的贷款价格获得3年期的7500万英镑FTE贷款,实现境外业务拓展的融资需求。
事实上,截至上月,建行上海市分行FTN项下及为“走出去”企业融资也达到约250亿元人民币。外币功能上线后,FT账户体系连接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优势更加明显,既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了贸易融资便利。
据记者了解,在外币功能开通当日,农行上海市分行为多家贸易企业通过FT账户办理福费廷业务,不到2%的融资成本,远低于境内人民币平均5.3%左右的贷款定价水平,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可以说,在上海自贸区各项金融创新中,分账核算系统被业界视为一大亮点。王卓怀表示,分账核算单元建立了规则统一、高度便利的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自贸区提供了“电子围网式”的金融环境。截至8月末,已有34家银行业机构通过央行分账核算系统验收,其中29家机构共开立自由贸易账户2.38万个;分账核算单元总资产为2664.24亿元,较年初增长8.7倍。
另外,贸区内企业在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后,可以享受银行提供的相对于传统账户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创新金融服务。华侨银行(中国)上海自贸区支行行长胡海分析称,“从客户角度而言,自由贸易账户的开设消除了客户与离岸利率、汇率市场之间的壁垒,最直接的效应就是能从境外融入资金,同时降低汇率风险。”
以上海银行为某集团客户办理的首笔境外人民币银团贷款为例,上海银行自贸区分行作为中间协调者,协调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及香港上海商业银行、上海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境外组成银团,为企业提供境外银团直贷综合成本比当时境内融资成本低15%。此笔贷款没有采取传统的“内保直贷”模式,而是由境外银团依据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直接给予企业信用贷款,这不仅是自贸区跨境融资的模式创新,更是境内企业通过自贸区走出去获得境外金融机构了解和认可的重要标志。
记者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了解到,在跨境信贷方面,截至8月末,上海银行业机构投向境外贷款余额为464.43亿元,跨境直接投资项目融资余额238.62亿元,其中境外并购贷款余额60.69亿元。此外,区内金融租赁公司的境外租赁资产余额为86.41亿元。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