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公司注册地变更大事件
李嘉诚长子李泽钜
有何商业考量
一、企业获得更大财务弹性,为了“方便做生意”;二、为长子李泽钜未来的发展“铺好路轨”
李嘉诚说,迁移注册地是为企业获得更大财务弹性,为了“方便做生意”。记者了解到,在这些离岸中心,当地政府对这类离岸公司很少征税,只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费。
“将企业迁册至这些海外‘避税天堂’,不但可无须再缴纳企业所得税、利得税,且开曼群岛的公司法对公司派发股息规定较松,公司既可从利润中,也能从股份溢价账中给股东分派股息,公司大小股东对此都非常乐见。”一位德国商业银行资产重组并购分析师告诉记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江雨认为,公司改变注册地的事情屡见不鲜。据记者了解,目前,在香港上市逾1000家公司中,近80%的公司已在开曼群岛或其他离岸地区注册。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都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两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则均在英属维尔京注册。
有分析称,李嘉诚把上市公司注册到开曼群岛,另一个目的是淡化公司的香港色彩,进一步彰显公司的国际化,提升公司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有利“长和系”版图扩张,为公司投资欧美企业提供助力。
近年来,李嘉诚一方面,抛售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资产,一方面积极在欧美收购基础设施企业,而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一直是其海外投资的重要平台。由于两者积极并购海外公用设施业务,被称为“海外公用股”。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与公司接班计划也有关,毕竟李嘉诚已经87岁了。
从接班的角度来看,李嘉诚两年前就提出了其主要计划,大儿子李泽钜将接管李嘉诚在长江实业的股权,也就是重组后在两个新公司长江和记实业和长江实业地产的持股比例将分别为30.15%。一位并购专家表示,“新的架构确实让李泽钜接班变得更为简单。”
年届87岁高龄的李嘉诚正在培养下一个“李超人”。李嘉诚深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作为他的发迹之地和成为华人首富的成功之地,他的长子李泽钜如果继续在内地和香港两地深耕,以及继续在房地产市场上细作,不但难以突破父亲的成就,更只能成为父亲事业的守成者,外界也会质疑其接班的能力。
因此,在李嘉诚的大力支持、鼓励下,李泽钜转往全球开疆辟土,开始进一步迈向国际化之路。在短短十多年间,李泽钜将“长和系”业务涉足全球四大洲,业务涵盖能源、公路、水务、环保等多项业务,其中最突出的是已成为了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深度介入了英国的经济与民生。李泽钜由此成为了“长和系”迈出香港走向全球化的功臣,并向外界展现了既能继承父业,又能开拓新疆土的形象。
据称,此次重组应该是由李泽钜提出及主导,并获得李嘉诚的同意和支持。李嘉诚日前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希望透过这次重组,能为李泽钜未来的发展“铺好路轨”。
下一步何规划
长和系或将业务重心从中国转向欧洲
李嘉诚作为生意人的精明触觉和商业头脑,捕捉到了欧洲国家已出现极佳的投资机遇。
近几年,在债务危机阴霾至今远未消去的欧洲,出现了大量由卖方发起的并购投资机会。这对业务版图涉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企业中拥有最大国际网络的李嘉诚而言,售出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价格较高的资产,转而物色、购买价廉物美的欧洲优质资产,坐等欧洲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乃至推动经济出现周期性回升,投资回报必然十分丰厚,这是一个国际性企业负责人对股东的负责任之举。
事实上,自1986年,李嘉诚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后,李氏商业帝国的海外投资之旅就再也没有停止,1996年将Orange电讯公司在英国上市;2010年长江基建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当年2月又将奥地利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收入囊中;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13亿欧元收购奥地利3G通讯业务,7.18亿港元收购加拿大电厂资产,97亿港元购入荷兰能源公司至今,李氏商业帝国的海外版图已遍及欧洲、开曼群岛、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其在英国的投资,被英国《每日电讯报》形容为“买下了整个英国”。
过去18个月,李嘉诚投资200多亿美元进行各种交易,包括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一家荷兰连锁药店和一家英国列车车厢制造商,以及将他旗下意大利电信公司和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合并等。
资料显示,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供电、燃气和通讯等领域,此类公用事业不但有约15%以上的稳定回报率,而且即使遭受经济危机冲击,也不会受到沉重打击。李嘉诚可凭借这些优质资产,作为以后重返亚洲市场的跳板,打造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
一位研究李嘉诚的学者表示,李嘉诚麾下的长和系已经将业务重心从中国转向了欧洲。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