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着一座座坟茔,感慨万千”
1944年,张震怀抱不到3岁的长子
抗战中,张震经历的不仅是热血与荣光,更有无处不在的牺牲。他是个性情中人,极重感情,晚年回忆往事,仍记得许多战争中牺牲战友的名字和故事,甚至记得一位战友生前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在彭雪枫领导下工作近10年,其中7年朝夕相处、并肩作战,彭雪枫牺牲后,他痛心不已,甚至想“为什么打死的不是我?”1941年11月,张震在宿东地区检查指导工作,留宿农家时遭遇日军夜间“扫荡”,警卫连长李明德等20余名官兵牺牲。解放后,他对这些战友一直念念不忘。1999年,已经85岁高龄的他执意来到宿东,“望着耸立的纪念碑,数着一座座坟茔,感慨万千”。
张震个性又极豪爽。他爱开玩笑,乃至于被张爱萍批评“你平时开玩笑太多,有时候过火,会使人接受不了”。他对于战争艰苦环境中的苦中作乐记述颇多,如物资匮乏、食物短缺,便把红薯叫做“共产主义香肠”,把黑乎乎的窝头叫做“猪肝”。在战斗空隙,他颇爱读书,抽空读了不少军事书籍,如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曾国藩《曾胡治兵要录》等,且手不释卷,边读边做笔记,还读了不少鲁迅、巴金等人的文学作品。坊间说张震晚年仍每天做一道高等数学题,其脑力之健,可见一斑。
晚年,张震这样回忆自己的敌后抗战生涯:“从一支几百人的游击队、一小块游记根据地开始,中经反顽斗争失利,转至津浦路东,又在洪泽湖地区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最后,重返津浦路西,重建了根据地,使之与路东连成一片,成为全国19块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在这一斗争过程中,我与豫皖苏边区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许多同志在胜利的前夜,捐躯沙场,没能看到日本鬼子投降,也没有看到推翻蒋介石的统治和新中国的建立。……辉山永存,涡水长流,烈士英明将与祖国山河同在,永垂不朽!”
本文由环球人物新媒体据《张震回忆录》及《解放军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报道整理编辑。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