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可林 摄
中金似乎也在几年市场自由竞争后,开始深入地分析市场和梳理自己的长项。他们开始更多地针对海外资源和帮企业香港上市。在这一点上,他们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2014年他们承销的10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在香港上市。参与的交易包括去年大连万达(Dalian Wanda)商业地产部门和中国核电集团中广核(CGN)的上市。这两宗交易是香港2014年规模最大的上市交易,加起来筹资77亿美元。
古语云“十年磨一剑”,在金融市场“铸剑”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7月21日,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IPO申请,这个时点距离公司成立正好20年。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对中金公司来说,生日、香江畔、新帅三因素齐聚的当下,似乎是一个绝佳的上市时机。
事实上,对于这家已经掉队的中国第一家投资银行来说,上市已经不容再等。
金融界的冷与热
10亿美元的融资额虽然比较保守,但从现在中金公司的体量和市场环境来看,这样的策略比较稳妥
“中金快上市了。”7月22日一大早,前中金公司员工唐雪(化名)在朋友圈转发了中金公司招股书的截图。短短几个字似乎无法完全表达她的喜悦之情。
随后,据说在“前任”同事群里,这则消息炸开了锅。不是群中人似乎无法感受到个中复杂的情绪,不过,作为“前任”员工、现任米牛网联合创人的吴小平却把一群前任的“真感情”写进了文章里。
与前任的激动相比,现任员工的情绪相比而言更加平静。近日,记者联系中金公司一位董事副总经理希望了解更多情况,但以“缄默期”为由婉拒了采访。
而比现任员工更加平静的,则是香港的资本市场。
“和媒体比起来,公司对中金公司上市的关注度并不高。”就职于香港大型外资投行的金融分析师陈浩辉(化名)表示,“尽管中金公司招股书还没有公布具体的募资规模,但按照此前的消息,预计募资金额在10亿美元,不足100亿港元,这样的规模很难引起机构的关注。”
确实,今年赴港上市的大型券商,融资规模都在百亿以上。4月,广发证券登陆H股,募集资金280亿港元,5月,华泰证券H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超过339亿港元,成为今年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IPO。
7月份刚刚上市的国联证券,募集资金约为4.57亿美元,这意味着,中金公司的募资金额只有国联证券的一倍。
“10亿美元的融资额虽然比较保守,但从现在中金公司的体量和市场环境来看,这样的策略比较稳妥。”一位接近中金公司承销团队的人士告诉记者。
从资产规模和业绩来看,目前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的行业排名均在前五,而中金公司的排名则在30以外。
此外,外界对于中金公司选择7月下旬,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均出现大幅调整之时,提交IPO申请书充满疑问。
随两地大市一起,在香港上市的券商股纷纷破发。
截至8月27日,广发证券H股收报13.18港元,该股发行价为18.85港元;随后上市的华泰证券和国联证券收盘价为13.92港元和4.05港元,而两家公司的发行价分别为17.88港元和5.17港元。
陈浩辉认为,缩减融资规模可以确保发行的成功率,不过,要想获得香港投资者的认可,还需要更多的因素配合。
上述接近中金公司承销团队的人士则表示,按照香港联交所IPO聆讯的流程,中金公司有可能在9月中下旬进行IPO聆讯,照此推算,中金公司H股发行和挂牌的时间则可能落在10月的某一天。
“目前来看,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金融市场,三季度整体都会比较乐观。”该人士表示,“一旦市场企稳,对于发行很有信心。”
曾经的辉煌
中金公司几乎从未缺席中国大型企业海外发行,牵头了电信、能源、银行、保险、医药、基建、汽车等行业龙头的海外IPO项目
1995年-2015年,无论对中国经济,还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都是最辉煌的20年。这20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国内顶级投行的中金公司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前华尔街日报驻京中国总编James McGregor撰写的《十亿消费者》中,曾描写过一段中金公司的创立始末。在老外的笔下,中金公司是前摩根士丹利高管Jack Wadsworth寻找到的“下一件大事”。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1995年7月31日,中金公司成立,发起人为前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和名力集团,分别持有42.5%,35%,7.5%,7.5%及7.5%的股权。
外资的介入让中金公司从最开始就具备了“国际范儿”。
摩根士丹利给中金公司带来了完整的华尔街投行体系,从组织架构到薪酬体系,甚至企业文化,都有着摩根士丹利的影子。更重要的是,摩根士丹利为中金甚至是中国资本市场培养了一批骨干金融人才。
中金的第一单业务是1997年3月北京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11.2亿股,融资31.35亿港元。
1997年,中金成功参与了中国电信(现中国移动)42亿美元的海外发行,中金是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经办人、联席保荐人。这是中金公司成立之后的首个大型项目,也成为中金公司的重要起点。至此,中金公司基本和国企上市形成了“捆绑销售”模式。
1999年5月,高盛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6900万股,融资36.57亿美元,中金是高级副主承销商。2000年4月的中国石油、新浪网,6月的中国联通,10月的中国石化等等,都能看到中金公司身影。
此后,中金公司几乎从未缺席中国大型企业海外发行,牵头了电信、能源、银行、保险、医药、基建、汽车等行业龙头的海外IPO项目。
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0月,2010年前,在A股和中资企业海外IPO中,中金公司总承销金额分别达6460亿元和924亿美元,占A股和中资企业海外IPO总融资金额的36%和40%,排名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境内外投行,并在前十大A股IPO和前十大中资公司海外IPO中分别主承销了9家;作为财务顾问参与的兼并收购交易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在中国市场也位列所有投行第一。
用现在的话说,中金公司当时都是整个中国金融机构圈“高大上”的代名词。除了投行业务只做大的之外,券商最传统的业务——经纪业务,中金公司也只注重QFII、超大户和大客户。这也是在遍地开花的券商营业部里,极少看到中金公司营业部的原因。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