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如何与日本建立互信友好的关系?

2015-09-01 10:14:12来源:人民论坛 分享:
字号:

res01_attpic_brief.jpg

  军国主义崇尚武力和战争,是全人类的公敌。对于曾经的军国主义国家日本来说,其在二战后军国主义受到了重创,但是日本不同于德国,因其国家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军国主义的思想残余并未消除。如今的军国主义思想更是以保卫国家利益的名义得到了新的发展。

  如何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如何与日本建立互信友好的关系,是我们在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应该深深思考的命题。

军国主义是什么?

  —— 它是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同时又必须是一种制度

  早在1928年,戴季陶就在《日本论》一书中对军国主义概念做了清晰、准确的概括,我认为到现在仍然适用。戴季陶说:“军国主义这个东西,不仅只是一个思想上的表现而已。如果他仅只是一个思想的表现,决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势力,一定要成为一种制度。” 军国主义的思想,就是崇尚武力,主张通过军事手段和对外扩张获取国家利益

  但是,一个国家有了军国主义的思想,甚至也有了强大的军队,还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军国主义国家,军国主义国家的制度特征应该是其政治、经济、文教等各领域的国家生活都从属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

  这些特征包括:政治上,国家的政权、军权掌握在军人或是主张军事扩张的人手里;经济上,工业、产业政策主要为战争和对外扩张服务;财政上,支出首先保证军事需求;教育上,为对外扩张培养军事人才,向军人和国民灌输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等等。二战前的日本,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制度上,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国家。

  我们今天围绕日本军国主义会不会复活出现一些争论。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日本军国主义有可能复活,有的甚至认为已经复活;有的则认为不可能复活。这两种看法都有自己的理由,之所以出现分歧主要是因为角度不同、对军国主义概念的理解也不同。前者一派重在关注军国主义的思想内涵甚至行为方式,但对军国主义的制度内涵有所忽略。客观地看,日本想回到过去一切以军事优先的体制,是不太可能的。后者一派则偏重于考察军国主义的制度内涵,因此断然否定其复活的可能性。我认为这是正确的,但也有点过于简单。总之,双方争论的前提和角度不同,有些错位。

  日本过去军国主义的形成特殊,不可复制

  日本成为军国主义国家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就其自身来看,明治维新前日本经历了近700年左右的幕府时代。这一时期由武士阶级占统治地位,武士道成为核心价值观,其重要观念之一就是崇尚武力、认为力量可以决定一切。这种价值观和思想影响的决不仅限于武士阶层,而是深刻影响了整个日本国民和社会,而且这种影响并没有在明治维新后随着武士阶级的消亡而消失。这种武士道思想就成为后来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其次,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面对西方列强的扩张攻势,为摆脱自身危机,决心向列强学习、跻身列强。1871年底,日本派出一个高级别的使节团去欧美考察了近两年时间,目的之一是考察西方列强的国家制度,为日本建立新国家做顶层设计。在考察过程中,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和军事强权政策的经验深深吸引了日本的目光,也成为他们选择模仿的对象。随后,日本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形成君主立宪政治体制,以及以天皇为统帅的军事上的专制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确立了军国主义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军队由天皇直接统帅而不听命于内阁,内阁或主动或被动只能追随着军人的步伐并为其服务,军人逐渐控制了政治的方向。二战期间,军部可以通过确定陆相、海相人选的方式,决定首相组阁能否成功。到二战后期,军人甚至直接当了内阁首相。因此普鲁士王国的军国主义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

  此外,日本军国主义还受到了日本传统上的对外扩张思想、神国思想等的影响。日本的扩张思想也由来已久,16世纪末,丰臣秀吉出兵征讨朝鲜半岛,目标就是进占中国、称霸亚洲。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提出“大陆政策”,再次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军国主义道路对现在的日本来说是不可复制的。首先从制度上复活军国主义对现在的日本来说很困难。从国际上来说,现在倡导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不允许日本回到过去以军事为主导的国家体制,也不允许它选择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从日本国内来说,民众出于对战争历史的深刻教训,反对战争、走和平道路、不愿意回到战争年代的思想仍是主流,而且日本在制度上颠覆现有的政治体制回到过去也不现实。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复活,神国思想,三国干涉还辽,和平发展道路,防卫厅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