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妹妹站起来
据原上海教养所所长杨洁回忆:“改造娼妓,是从日常生活的改造开始的。”
她们首先要改变的是这批妇女的作息。这些人以前一向是夜间活动,白天一觉睡到下午4时,大白天不睡觉就浑浑噩噩,无精打采。教养所最初也是强制劳动,主要是抬石子、修操场,每天8小时,但效果并不好,很多人借口生病上厕所溜号。干部们决定换个法子。根据个人爱好和身体条件,学员们可以选择摇纱、织袜、织毛巾、缝纫等,这一来,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工会赠送的手摇织袜机,给这些妇女们带来了快乐和新生的勇气。这些产品统一命名为“新生牌”,有袜子,也有毛线,由百货公司统一收购并发往全国各地。
改造思想的重要手段还是学习,主要是开忆苦会和学政策。一个叫陈翠英的女子控诉妓院老板将自己骗入妓院、强迫卖淫,还将自己的姐妹罚跪在碎玻璃上,最终活活流血而死的事情。“当时的气氛很是愤怒的,有人叫口号,妓女控诉时,一方面掉泪,一方面气极了。”
妓女80%以上都是文盲,教养所举办文化补习班,依妓女的文化基础编排班次。教学以识字为主,还结合生活实际教一点算术、常识和地理,学员经常写作文,有时还进行作文竞赛。教养所组织看电影、话剧等。电影如上海导演陈西禾根据建国后北京取缔妓院并使妓女重获新生为题材的《姐姐妹妹站起来》等,话剧有马少波等艺术家根据妓女的生活而创作的大型话剧《前年冰河解了冻》等。
1953 年,教养所对一些政治表现好又无恶习、疾病痊愈的妓女,开始陆续释放和安置。但还有相当一批无家可归者根据本人的自愿,被送到甘肃、宁夏和新疆的国营农场中。据杨洁回忆:“新疆没有女的,大部分人找不到老婆……我们这儿的妓女无家可归,妓女出身找对象也不容易,我们就介绍她们到那里。”1955年,上海教养所有1000多妇女自愿报名参加新疆建设兵团的援建工作,最后去了920个。这批妇女去了之后,几乎都很顺利地找到对象,也有一些和当地人结婚生子,留在了新疆。
解放前上海大世界是集戏院和游艺场于一身的娱乐场, 充斥着流氓和妓女
无婚无性无爱
经过这次对娼妓业的取缔和对妓女的改造,娼妓业在我国大陆地区被消灭。在革命的话语下,政府以“移风易俗”和“阶级斗争”为口号,不要说卖淫嫖娼,就连正常的性,都逐渐被视为革命的政治敌人。
到了“文革”时期,中国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无性文化”,在8亿人民的唯一精神食粮8个“革命样板戏”里,所有的主人公几乎都是无婚、无性、无爱之人。当时的中国人被外国人叫做“蓝蚂蚁”,因为除了红卫兵可以穿黄军装之外,其他人几乎都是蓝衣服。实现了抹煞男女一切差异的、在低水平上的“男女同一”。
此时娼妓业被认为是一种在中国“已经消失了的职业”,在1972年版的《新华字典》里,连娼、妓、嫖这几个字都没有了。(文|黄金生)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