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2015中国经济有哪些最值得警示的风险?

2015-08-06 08:42:54来源:人民论坛 分享:
字号:

  特征一:中国宏观经济的脆弱性已步入新的阶段

  2015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速回落,仅为7.0%,东北和西部部分区域,比如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海南和新疆等地的实际GDP增速分别为5.8%、1.9%、4.8%、2.5%、4.7%和6.9%,出现了较快的回落。与此同时,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所带来的需求不足,开始全常态”的理解需要不断深化。防止需求过度回落带来的经济局部坍陷和局部风险的扩散依然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之一。

  特征二:企业利润空间快速收缩,工业领域的通货紧缩问题向深层次迈进

  从1-5月份的数据来看,虽然工业在第二季度有所反弹,但依然呈现底部运行的态势,这种变化充分说明工业领域持续低迷已经步入新的阶段。持续的工业萧条和过高的企业债务导致部分企业步入“盈亏”与“倒闭”的临界点。与此同时,在总需求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内生性收缩等因素的作用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走低,CPI持续回落,远远低于目标价格水平,这表明与全社会最终商品及服务相对应的总体价格水平已经进入通缩状态。

  特征三:宏观经济政策失灵问题较为严重

  地方懒政与庸政现象常态化,传统权贵阶层和利益群体在大改革与大整顿中受到全面冲击。这种常态化与实体经济的收益下滑、体制调整等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失灵——财政政策名义积极,但实质紧缩;产业政策名义扩张,但迟迟难以到位;货币政策名义稳健,但实质紧缩。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步入到“攻坚期”,要求我们必须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哲学思想、理论框架以及操作工具做出大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再定位不仅要有利于提升调控短期波动的效率,同时也要有利于缓和中长期潜在水平回落的幅度。

  特征四:中国债务风险开始蔓延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除了政府的债务率水平过快的增长,还有企业债务率增长过猛,并大大超过90%的警戒线。对于政府而言,这种负担将导致很多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困局,甚至基层政府出现支付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将会增加企业成本,加重企业负担,进而使企业信用违约事件增多。2014年以前,公募债券一直未出现过利息、本金实质违约的案例。但2015年出现了变化,“ST湘鄂债”成为国内首例在公募债券市场上的本金违约债券,“天威债”成为首只国有企业在公募债券市场上的违约债券。

  特征五:房地产调整速度快,对宏观经济冲击比预期大

  房地产调整速度比预期要快,对宏观经济特别是对基层县域经济的冲击比预期要大,但在3月份以来房地产新政的调节下,房地产市场的底部提前到来。下半年房地产复苏的速度左右着中国本轮触底反弹的时点和反弹的模式。

  特征六:世界经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依然超乎经济主体的预期

  世界各国“投资增速超调”和“贸易增速超调”等现象,依然在向深度蔓延。这决定了中国2015年出现的投资增速的回落、外贸的低迷以及资产价格的上扬等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世界结构性大调整和周期性调整的一部分。世界经济的总体走势和周期轮转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和转型的核心力量。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人口红利,怠政,经济主体,经济社会发展,GDP平减指数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