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南海 美国
听张召忠再预测
《环球人物》记者 李静涛 朱东君
看惯了张召忠衣冠整齐,端坐在摄像机前侃侃而谈的样子,当他解开上衣第一颗扣子,随性靠坐在自家沙发上的时候,让人感觉有些不适应。坊间一直流传,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主持人和嘉宾会事先沟通问题,甚至对好台词。那么,一场没有预先准备,充满随机追问的采访,他能否应对自如?
我们带着“试水”张召忠之意而来。在我们的观察中,一脱离对自身经历的讲述,进入对专业问题的分析,他的气场明显不同:言辞敏捷,语气干脆,自带锋芒。
位于日本热海市伊豆山的“七士之碑”碑下埋着东条英机等7个二战甲级战犯的骨灰
胜利日阅兵,是为了遏制战争
《环球人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将在9月3日举行胜利日阅兵。如此大规模的纪念活动有何深意?
张召忠:首先,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近3500万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赢得胜利。如今,很多抗战的亲历者还健在,等到80周年,在世的亲历者就很少了!因此今年的纪念活动很有必要,既是对逝去同胞的缅怀,更是对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的尊重。
其次,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中国没有与外国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保持了长期和平的局面。这在中国近200年来很罕见。从“50后”开始的几代中国人,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了。今年的纪念活动也是告诉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不要忘记战争带来的苦难。
第三,这也是解放军建军88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我军建设成果的展示。维持和平有两种途径:在战争中击败对手,赢得战争;在和平时期发展军事力量,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能力,遏制战争。胜利日阅兵就属于后者。
《环球人物》:国际舆论总在说,中国这场胜利日阅兵就是想让日本看到,会造成地区紧张。您怎么看?
张召忠:这种看法非常片面。西方怎么不看看自己的阅兵,从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到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德国总理默克尔都参加了。这就告诉人们,交战双方都是受害者。二战中,日本虽然是侵略者,但日本人民也是战争受害者。怎么能说中国举行胜利日阅兵是针对日本呢?
《环球人物》:今年以来,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引起很多争论。如何正确看待两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
张召忠:有人纠结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把纪念抗战的主题跑偏了。如今两岸关系很好,国共两党的关系可以说是过去60多年来最好的一段时期,应该珍惜这个局面。国共两党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之际携手合作,现在纪念胜利不要因为这种没有意义的争论产生隔阂。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历史因素,我们对国民党抗战宣传不多,但这10年对国民党抗战进行了正确评价。客观来说,正面战场起主要作用的是国民党。因为当时国民政府手中有权力,军队装备也更先进。但不能矫枉过正,跑到另一个极端,看不到共产党的作用。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和持久战,在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共产党在抗战中就是中流砥柱的作用。
2014年6月24日,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出访日本,会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两人表示要密切协调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地区形势”
想要日本服气,中国还需10到15年
《环球人物》: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环境下,为什么日本政府还是小动作频出,对待历史没有一个真诚的态度?
张召忠:其中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首先是日本这个民族的特点。日本基本是个单一民族国家,相对而言比较团结,这种团结一旦跑偏就会走上极端。日本人看不起弱者,却屈服于强者。唐朝在663年的白江口海战中将日本打得很惨,日本就对中国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中国的东西全盘接受。京都、奈良完全按照唐朝风格建设,和服、茶道,甚至坐在地上吃饭都是从唐朝学的。到了近代,西方轰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又是全盘接受。二战中,美国把日本打得很惨,日本就对美国毕恭毕敬。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国很衰弱,日本当然看不起中国。现在中国强大了,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多,但这不足以让日本服气,日本还是一种跟中国“掰手腕”的心态。我预计,当我们的GDP超过日本3到4倍,中国的军事力量超过日本3倍以上,日本才会服气。也就是说,还要10到15年的时间。
其次是二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处理得不彻底。当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将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处以绞刑。日本人很快就把这7个人的骨灰盗走了,还弄了一个“七士之碑”,首相吉田茂亲自题写碑铭。碑铭上说,由于美国投放原子弹,苏联撕毁互不侵犯条约以及物资匮乏,日本最终战败。我们今天说安倍不反省,这段写于战后不久的碑文又何曾有过一点反省的意思?今天的日本政府就继承了吉田茂那些人的做法,将来换一个人做首相,也不会比安倍好多少。
《环球人物》:您这个预测比较乐观,只要中国GDP和军力都超过日本很多,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就会转变?
张召忠:除了硬实力压过日本,我们在文化软实力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文化氛围现在还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相反,日本社会的有序、礼貌、平和都比我们强。其他诸如腐败、国民素质等方面,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更多了。
软实力牵扯到日本是否能对中国心服。在唐代,日本对中国心服口服,连生活方式都从中国引进。现在要想让日本心服,我们就得问问自己:有什么文化和生活方式能让日本学习的?恐怕目前还不多吧。因此,要彻底解决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
《环球人物》:安倍晋三认为,自己的前任在钓鱼岛问题上太过克制,并声称日本能在钓鱼岛冲突中获胜。您怎么看?
张召忠:要真打仗,钓鱼岛有什么可打的!中国现在的卫士—64火箭炮最长射程都超过280公里了,换句话说,中国的火炮都快能打到钓鱼岛了。如果真有钓鱼岛冲突,中国根本不用派大型战舰过去,导弹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在军事上分析钓鱼岛问题,没有任何价值。
倒是钓鱼岛背后的事情更值得注意。2012年4月,阿基诺三世先在黄岩岛惹事,几天后石原慎太郎就在美国宣布要国有化钓鱼岛。阿基诺三世和石原慎太郎是有私交的,在美国的策划下,这两个人同时跳上前台当小丑。美国布下了战略东移的棋局,一南一北给中国摆上黄岩岛和钓鱼岛两个棋子,就是为了长期遏制中国。国家间的领土争端最容易挑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仇恨,这是没完没了的事。美国知道时代不同了,不能像以前一样通过战争、建设军事基地等手段遏制中国,就想到了这一阴招。所以,看钓鱼岛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015年5月17日,中越两军在两国边境的河口口岸联合巡逻
《环球人物》:中日两国的整体军事力量对比到底怎样?
张召忠:军事力量对比分为军事实力和军事潜力两个方面。
从军事实力上说,我们的常规武器质量不如日本。以海军为例,日本有3艘航母正在服役,虽然他们自己遮遮掩掩不叫航母,明年还会有一艘新的航母服役。日本航母吨位不大,但他们制造航母的工业、技术基础都很强大。日本还有6艘宙斯盾级驱逐舰,全套美式装备,配上日本自己的电子系统,可以说他们的驱逐舰水平比美国还高。日本的常规潜艇也非常厉害,有很强的水下长期航行能力。
但是我们相对日本有自己的优势。核武器、战略导弹、战略轰炸机、大型航母、核潜艇,这些东西我们都有,日本还是空白。从这个角度上说,日本的现役装备虽然技术先进,但和中国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另外,即便在海军领域,我们的舰艇数量也比日本多。
从军事潜力上说,首先,日本的尚武精神深入人心,而中国现在还有人争论要不要爱国主义!甚至还有不少人在诋毁我们自己的英雄!其次,日本武器装备的动员能力不可小视。比如说,日本的舰船总吨位虽然受制于宪法,但他们有自己的办法。一艘军舰服役10年就退役并封存起来,要真打起仗来,这些舰船一启封,和新的差不多。而且,日本有过太平洋战争这样的现代战争经验,我们在海战、空战和大规模现代化作战的经验还很欠缺。这些军事潜力因素,反而是我们更加需要注意的。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