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习近平在吉林东北工业集团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班组园地同职工座谈。
新一轮国企改革将怎样进行,社会上下对此高度关注,各种猜测也不绝于耳。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吉林时,在不同场合三次谈及国有企业改革,这被外界视为非常重要的“吹风”。近期,类似的“吹风”还远不止这三次,在6月初举行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国企改革同样成为了主要议题。
40多天内四次对国企改革“发声”,足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及习近平的高度重视。梳理这四次论述,释放的信号已非常明确:接下来的国企改革,这六件事将会成为重点。
1、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原声】
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
——6月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
【解读】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指向性。
近日,中纪委发文痛斥一些企业领导把自己混同于“老板”,坐商务机、比阔气,行事风格与党风风马牛不相及。此前的巡视也发现,国企权力寻租、以权谋私问题严重,一些亲属子女围着企业转。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国企高管因为贪腐问题落马。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些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出现了弱化,难以形成有效监督。所以中央把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列为了重点抓的事情之一,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已经明确将从两方面发力:
一是选人用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选任干部;二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同时,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承担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
2、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原声】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机制制度创新,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6月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
【解读】
不久前,中央通过专项巡视发现,在一些国有企业,有干部以改革为名,打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旗号,贱卖贵买、予取予求,侵吞国有资产如探囊取物。
对这种现象,习近平的态度十分明确:严肃问责。为震慑国企干部,使其不敢逾越底线,中央明确将使出强化监督的利器。
具体而言,监督的形式多样: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监督的重点明确: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监督的方法也很灵活:放管结合、提高效率,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