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维也纳歌剧院一角
1907年9月,希特勒投考维也纳艺术学院,本来坚信能够轻易通过考试的他等到的结果却是习作不合格。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希特勒失去了自信,当他要求院方做出解释时,院长告诉他,他的画无可争辩地表明他不适合当画家。他只好从席勒广场上悻悻而回。
▲希特勒,被战火蹂躏的小镇
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希特勒靠父母的遗产,在维也纳过着相对惬意的生活,除了跟雕刻家潘霍尔策上艺术课外,他还经常到宫廷图书馆读书。1909年8月起,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甚至住进了无家可归者收容所。他被迫求职糊口开始当小工,后来当小画师和水彩画家,仿作风景明信片或旧铜版画,勉强凑合生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希特勒的买主竟多半是他后来想要赶尽杀绝的犹太知识分子和商人们。
▲希特勒,自画像
希特勒推崇新古典主义,经常抨击自印象主义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艺术,将其称之为“疯子和颓废派”的艺术表现或“畸形的瞎涂乱抹”。他要求艺术是对人、动物和物体的忠于自然的复制,这在他细节精确的建筑设计图或建筑绘画中清晰可见。1910年,希特勒绘制了首幅自画像,画面中,他孤独地坐在石板桥头,画中人物没有鼻子、嘴巴及令全人类生厌的小胡子。希特勒踏入政坛前最后一批画作是他在一战时完成的,画作的主题多半是农舍、乡间宁静景致和修整站等。从这些平和的画作中,人们很难理解,一位曾无限钟情于风景、静物,心态如此平和的艺术家为何会在他的后半生变成一个恶魔。日后,人们亦曾无数次设想,倘若希特勒真的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接收,整个世界会不会变成另外一副模样?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