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5年7月14日,奥地利维也纳,伊核问题六国、欧盟和伊朗在维也纳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 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布局伊朗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外资已在伊朗大门口排队
●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乐于见到伊朗回到石油市场。如今全球经济放缓、石油需求疲弱,任何新进市场的竞争者都会影响既得者利益
7月14日,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在维也纳宣布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当这一消息通过电视画面传回千里之外的德黑兰时,守在电视机前的伊朗民众沸腾了。
“按钮已经按下,我们要迎接崭新的未来了。”Narjes Sedaghatfar是千万名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伊朗人中的一员。自从扎里夫踏上前往维也纳的行程之后,伊朗民众就时时关注伊核谈判的最新消息。一些没有条件的伊朗人,甚至聚集在卖电视的商店里观看直播。
当这一历史性的消息传来时,德黑兰的夜幕已经降临。但激动的伊朗民众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走上街头欢呼。人们吹响了号角,挥舞着伊朗的国旗,德黑兰的街头仿佛变身成为一个巨大的游乐场。
在德黑兰的法纳克广场,欢呼的人群中传来一阵阵赞歌。人们反复高喊着一句伊朗的传统口号:“伊朗人宁死不受压迫”。在伊朗人看来,在经历黑暗的制裁和艰苦的谈判之后,伊朗最终赢得了“胜利”。
“经济制裁让伊朗的发展倒退。现在通往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燃气轮机厂员工Maryam或许说出了大多数伊朗普通劳动者的心声。
伊朗重回世界的怀抱,世界也对伊朗充满好奇。伊朗是最后一个即将开放的大型市场,成长潜力雄厚。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布局伊朗已成为新的趋势。华盛顿的律师们开始忙着接听企业老板的电话,这些老板想要了解的是,这份厚达159页的协议书,能够为他们未来的业务带来多少好处。
但世界并不总是温柔以待。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强硬表态,他觉得这项协议是个“历史错误”。而同为石油生产大国的沙特开始感到压力。在美国,控制国会的共和党表示无法接受协议内容,不排除推翻协议的可能性。
不过,无论伊核协议的最终结果如何,这份协议为伊朗叩响了新世界的大门。
历史一刻
伊核协议的签署为伊朗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其海外资金将会被解冻,也将重回国际原油市场。跃跃欲试的伊朗就像是一个在跑道上随时准备起飞的飞行员
根据伊朗和六国集团达成的协议,在未来10年内,伊朗将限制其铀浓缩活动,从而无法获得西方国家认为制造核武器所必需的核材料,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核查小组开放包括军事设施在内的核设施。
联合国可在最长5年内继续维持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在未来8年内,将继续禁止向伊朗出口转让导弹技术。
不过协议的签署让伊朗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伊朗在海外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将被解冻。对伊朗的金融制裁也将解冻,这意味着伊朗将有机会通过国际金融体系进行融资,并可以及时获得石油出口的支付款项。
最重要的是,欧盟将完全解除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制裁,欧盟将成为伊朗石油、天然气出口的巨大市场。
稍早之前,伊朗石油部副部长曼苏尔·莫阿扎米谈到伊朗回归国际原油市场时曾经这样说:“现在伊朗就像是一个在跑道上随时准备起飞的飞行员”。
一旦禁令解封,伊朗原油将重新涌向原油市场。预估伊朗库存石油有数千万桶,将投入供应早就过多和价格较低的油市。
能源及轮船经纪公司波滕合伙公司表示,伊朗沿海有18艘超级油轮储存石油。协议签署后,伊朗的世界最大“超大型油轮”舰队,准备出口石油往欧洲,这批石油将加入供过于求的石油市场。伊朗油轮储存的原油,约相当于沙特阿拉伯一个月出口到美国的产量,亦即英国石油公司两周的产量。
之后伊朗将开始增加产量。自2012年以来,伊朗原油产量降到每天300万桶,出口从2011年的每天250万桶减半。
根据莫阿扎米此前的说法,如果西方解除对伊朗的制裁,这一石油大国的原油出口总量将翻一番,从现在的每日120万桶增加至每日230万桶。同时,伊朗正在劝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其他成员国恢复配额制度。
据伊朗石油部官员和欧洲石油公司高管此前透露,伊朗已经着手接洽荷兰壳牌、法国道达尔等欧洲石油巨头和亚洲国家的老顾客,希望通过他们消化伊朗新增加的原油出口。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卡姆萨里说,亚洲市场是首要目标,“我们也将扩大对欧洲原油出口产能,恢复制裁前欧洲市场的四成占有率”。
伊朗的石油蕴藏量全球第四,天然气全球第二,如果将这两种能源合计起来,伊朗的蕴藏量全球第一。因此伊朗能源产业的变化将产生“蝴蝶效应”。
几乎每一次有关伊朗核协议的消息都会作用于国际原油市场。原油的价格波动,显示了伊朗原油重返市场造成的心理冲击。7月14日,国际油价盘中下跌逾2%,是伊朗与六强达成核协议后的第一个对经济指标的影响。
协商长达数个月的协议前景早已反映在油价上。美国西德州原油价格7月以来已下跌11%,原本在每桶60美元左右的油价剩下51.86美元。
有分析指出,伊朗核协议达成对油价的影响尚不会马上显现。美联社称,这要取决于对伊朗的制裁什么时候会解除、美国国会怎么看待这份协议、伊朗增加石油产量的速度多快等因素。
数名分析师表示,他们不认为伊朗石油对2016年之前的油价会有太大影响,因为预期2016年这些库存油才会开始进入市场。此外,需求也会影响油价,这将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健康状况。
潜力市场
伊朗人口众多、消费者受教育程度高,并且拥有完善的金融系统。暌违十年后,重回世界的伊朗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后一个即将开放的大型市场
从伊朗返美的明尼苏达大学伊朗专家毕曼说:“在伊朗,不管走到哪儿,都会碰到潜在的外国投资人,他们无所不在。”
伊朗人口7800万,外国企业早就把伊朗看成尚未开发的潜力市场。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布局伊朗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外资已在伊朗大门口排队,等着解除制裁。
投资与资产管理公司Griffon Capital的董事长Xanyar Kamangar表示,伊朗拥有和俄罗斯一样多的能源资源,还有受过高等教育和精通科技技术的消费者群体,并且92%的伊朗成年人都有银行账户。
专家指出,伊朗是最后一个即将开放的大型市场,成长潜力雄厚。伊朗股市外资持股比率不到1%,未来几年内却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边境市场”,外资比率可望提高到20%-25%。
早在伊核协议拍板之前,伊朗已是投资人紧盯的目标。凡是经营新兴市场、边境市场或中东、北非股市的大型投资公司,都对伊朗市场“垂涎欲滴”。
德黑兰股市目前共有316家上市公司,以化工、银行及基本金属等类股为主,石油产品类只占6%。
查理曼资本公司顾问波克·英格南指出:“伊朗股市总市值约1060亿美元,平均每日成交额仅1亿美元,且拥有非常先进的清算、交易及股票保管制度。在世界其他地方实在找不到拥有如此特点的封闭市场”。
他还指出,制裁解除后股市投资人将享有“三重利多”,即货币升值、上市公司获利提高及评等获得提升;预料股市本益比至少会上升到15倍,向沙特阿拉伯看齐,这表示股价将上涨两倍。他表示,以伊朗的股市结构及企业成长潜力,本益比可能还会提高到20倍。伊朗本国货币公司债也有上涨机会。
风险顾问集团中东、北非专家夏沙巴迪表示,外资看中能源、航空、汽车、银行及消费品(特别是零售、食品及饮料)等五大产业,无论是股市投资或直接投资都能获益颇丰。
目前,来自多个国家的企业早已摩拳擦掌,准备进军抢占长久未开发的伊朗市场。
根据法新社报道,在伊朗被西方制裁前,法国一直被视为在这个波斯湾国家具有最强势地位。如今更是“来势凶猛”。
伊朗原本是法国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的第二大市场,该公司在2012年初撤出伊朗,现正与伊朗本土汽车制造商商讨新的伙伴关系。此外,石油巨擘道达尔也在伊朗石油业占有一席之地。
法国最大雇主协会MEDEF今年9月将前往伊朗,试图重启双边交易。该协会去年曾有107名代表至伊朗旅游,引发美国的不满,认为与伊朗进行贸易的时机仍太早。不过此举已让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葡萄牙和韩国的代表团,也接踵前往伊朗探访商机。
伊朗的能源产业或将成为最大投资热门。伊朗官员估计,该国单是石油业所需的投资金额就高达2300亿美元,石油业目前亟需更新老旧能源基础建设,提高石油及天然气的产量。
伊朗希望吸引石油巨头前来勘探。国际能源总署(IEA)表示:伊朗现有的石油储备,有一半以上都已经放了超过70年之久。
此外,巨大的南帕斯天然气田占了伊朗全部天然气储量的40%。伊朗已经制定了分24个阶段开发南帕斯天然气田的计划,而总开发成本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目前只完成了大约1/3。
据《金融时报》报道,在伊朗核协议达成前两个月,荷兰皇家壳牌(Shell)与意大利石油巨头埃尼(ENI)就曾前往德黑兰与伊朗政府洽谈合作。
同许多迫不及待的欧洲公司相比,由于美国限制美企与伊朗做生意长达数十年之久,美国企业在挺进伊朗方面已经稍显落后。外媒报道称,伊朗核协议出炉后数小时,华盛顿的律师们忙着接听美国企业老板的电话,这些老板亟欲了解这份厚达159页的协议书,对他们未来业务发展有何帮助。
但路透社报道,短期内美国限制美企与伊朗做生意的命令仍将不会松绑。一些重量级美企为了避免与政府作对,迄今尚未与伊朗展开讨论。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