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桎梏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石油行业是伊朗经济的支柱行业。油价的涨跌决定了伊朗能否走好回归世界的第一步
长达十年严厉的金融制裁,对伊朗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伊朗回归国际社会之后,其本国经济是否能在短期内取得高速发展?对于这一问题,即使伊朗国内也有不同的意见。
7月13日,伊朗负责经济事务的副总统诺巴赫特表示,制裁解除后,伊朗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
不过,也有政府官员态度谨慎。《伊朗日报》6月28日刊发伊朗总统办公室管理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巴拉克其安(MehdiBarakchian)专访。他认为,伊朗要想在短期内取得高速发展,必须要解决四大瓶颈问题,即石油价格下跌、国内收入减少、由于进口中间产品下降而造成的国内生产下降,以及因发展基金下降暴露的政府预算缩水。
巴拉克其安认为,即使最终伊核谈判能够谈成协议,这些问题也将严重影响伊朗经济的加速发展。
巴拉克其安指出,如果伊核谈判成功达成协议,但未来几个月油价继续保持在60美元/桶左右,则即使制裁取消,伊朗经济也不会出现大幅改观。由于油价下跌,造成国家收入下降,从而导致进口减少。
他说,这从2015年3、4、5月份进口下跌20%可以看出。因为国内生产高度依赖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进口下跌,将导致未来经济活动萎缩。他说,由于油价下跌,还导致了政府预算的缩减,这将首先影响房地产行业,然后将扩大至其他行业。他指出,这是通过限制进口和降低发展消费来保护国内经济不受伤害,直到制裁取消。
另外一个在未来几年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是经济机构销售下降。虽然油价下跌可能加大这一趋势,但这种现象在油价下跌之前就早已出现。
巴拉克其安指出,国内财政组织和机构一直在努力解决财政紧缩导致的货币流通变缓和复杂化和汇率增加等问题,这一问题预计在2016年3月份截至的本年度都不会有什么解决方案。他还预计在制裁取消之前,经济将持续下跌。
市场洗牌
如今伊朗在石油市场的角色更像一个“搅局者”。伊朗亟需扩大石油市场占有率,但无论是沙特、俄罗斯还是安哥拉,都会积极应对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乐于见到伊朗回到石油市场。如今全球经济放缓、石油需求疲弱,任何新进入市场的竞争者都会对影响既得者的利益。
沙特微妙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在维也纳协议达成后的约10小时,沙特政府只发表了一份简洁声明,称支持任何防止伊朗获得原子弹的协议,同时强调严格检查和再次实施制裁能力的重要性。
但沙特官员私下明确表达了他们的担忧之情。沙特阿拉伯情报机构前负责人、沙特前驻美国大使班达尔·本·苏尔坦王子(Bandar bin Sultan)称,核协议将使伊朗可以获得原子弹,“在中东地区造成浩劫”。
制裁解除之后,伊朗试图寻求将石油产量从每日120万桶增加至230万桶,并希望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其他成员国恢复配额制度。
但伊朗这两个努力方向可能与沙特的立场形成冲突。沙特正在努力提高其原油出口,并反对重新对OPEC各个成员国设定产量上限。
伊朗的上述举动凸显出该国恢复石油出口将可能颠覆产油大国现状。
仅就原油市场而言,伊朗是沙特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伊朗原油产量在OPEC成员国中仅次于沙特。尽管近些年伊拉克大有赶超之势,但受其国内安全局势和输送管道设施局限,难以维持稳定产量。
现如今,伊朗最关心的是如何抢回石油市场占有率。因而积极推动OPEC恢复之前实行的单个国家原油生产配额制度。但按照《华尔街日报》的说法,恢复单个国家配额制需要OPEC成员国一致通过,伊朗首先就过不了沙特这关。
Soroush炼油公司表示,伊朗将出口量从一天100万桶增加到200万桶绝非易事。不过如果沙特阿拉伯及伊拉克不愿让出配额,且欧洲及亚洲市场不恢复从伊朗购油,则伊朗可诉诸价格战。伊朗绝对能以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出售原油,而且还能用“以油换货”的方式来卖油给欧洲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沙特阿拉伯等关键石油产国可能减少产量,来帮忙稳定或撑高油价,但在这段过程中可能会流失市场占有率。
此外,彭博社还认为,伊朗回归国际原油市场,最大的输家不是沙特,而是俄罗斯。
欧盟对伊朗颁布石油禁运令后,俄罗斯成了主要受益者。由于两国出口的原油等级类似,俄罗斯抢了不少伊朗在欧洲和亚洲的传统市场。据统计,在伊朗受制裁期间,俄罗斯向伊朗在欧洲和亚洲老顾客出口的原油翻了一番以上。相较2011年,俄罗斯2014年向这些市场的日均出口量增加了42万桶。
原油贸易商说,除俄罗斯外,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哥伦比亚等产油国也将在欧洲和亚洲市场受到伊朗竞争挤兑。
国会“恶战”
对奥巴马来说,与伊朗达成协议,接着再改变中东的政治局势,将是他总统任期内的最大外交。在未来的60天内,奥巴马将尽力把协议推销给美国国会和美国公众
协议达成后,伊朗打破长久以来的禁忌,在国内直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的讲话。讲话中,奥巴马承诺将做出艰难的努力,将协议推销给美国国会和美国公众。
在政变、人质劫持、恐怖主义和制裁笼罩伊朗数十年后,这项协议是否预示美国和伊朗之间形成新的关系仍旧是个疑问。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佩曼阿德·莫哈马迪就表示:“不管怎么样,只要伊朗还是在伊斯兰共和国的体制之下,还保持着意识形态系统,在结构上就不可能与美国结盟。”
伊核协议签署将给中东战略格局带来巨大冲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之为“历史性的严重错误”;而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国家似乎更感到日益强大的伊朗对整个地区的威胁,他们一再强调,要自己研制核武器、自立自强。
法国一位阿拉伯问题专家近日在电视媒体上甚至还警告,伊朗被允许保留数千台生产和燃料的离心机,一旦收回被解冻的上千亿美元资产,将如虎添翼,很快将可以有能力拥有核武器。他说,伊朗核协议的签署启动了海湾国家加入核竞赛的程序,尽管美国承诺向这些国家提供反弹道武器。
但毫无疑问,对最近几任总统中任何一位来说,与伊朗达成协议,接着再改变中东的政治局势,都将是最有力的建树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一直寻求达成该协议,以作为其总统任期内的最大外交成就。
不过对伊朗核协议前途的辩论,7月14日迅速由维也纳谈判桌移到美国国会山庄。美国国会将在两个月内就认可伊朗核协议进行投票。在未来的60天中,奥巴马将面临一场“恶战”。
自从小布什总统争取国会授权开战以来,还没有过总统要争取议员支持如此攸关重大的国际协议。法案订下60天审议期,国会议员可藉投票封杀制裁解禁来表示不同意。
六国与伊朗展开谈判的初衷,是要求德黑兰完全弃核,永久性拆除核设施,彻底停止提炼浓缩铀活动。但现今的结果是,伊朗被允许拥有6000台提炼浓缩铀的离心机,这个规模可让伊朗在一年或几个月内就拥有核武器。
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表示,奥巴马政府放弃最初的谈判标准令人无法接受,美国众议院外交委会主席罗伊斯表示,总统奥巴马主导签署的伊朗核协议在国会没有市场。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表示,一切迹象表明这不是一项好协议。
奥巴马明确表示,他将力争保护协议完整,并称“将对任何阻止这项协议成功实施的立法动用否决权”。7月15日下午,奥巴马还召开记者会“捍卫“这项新协议,他向持反对意见者喊话,问他们:“你们的替代方案是什么?”
有分析预料,由于共和党难以拉拢足够票数的民主党人倒戈、推翻奥巴马的否决,协议最终会在白宫和国会剧斗中过关。因为很显然,奥巴马并不希望自己担任总统期间最大的外交成就变成另一场政治闹剧。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