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权力傲慢在一些官员身上时有发生,并经常被媒体披露。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权权、权钱、权色交易频频发生。
实际上,权力的傲慢是一种无知。他们不知权力是暂时的,而人格魅力才是长远;也不知权力最终来源于人民群众。请大家跟思响哥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评判权力的“傲慢”。
一、“削权”: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权
一般来说,物质利益无疑是权力扩张和滥用所追求的最直接目的。权力之所以傲慢,就在于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见利忘义,有钱才办事,无钱则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把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照搬到政治生活中,把权力进行“寻租”,信奉“千里为官只为财”,“当官不为财,请我也不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办事收钱天经地义”。为了谋取私利,有的领导干部把公权力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不惜卖官鬻爵,插手微观经济行为,搞权权、权钱、权色交易。当前,很多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都发生在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直接插手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因此,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和审批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铲除权力寻租的空间。
二、“清权”: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清单
一方面,要积极公布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权力清单,明确各种权力的边界和主体,防止权力主体和范围的模糊和冲突,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另一方面,也要明确政府部门的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的严格落实和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使一些领导干部发出了“为官不易”的感叹,这是党性不纯、宗旨意识淡薄和责任感丧失的表现,也是权力傲慢的表现。积极公布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可以使权责清晰、赏罚分明,既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也有利于加强权力的问责,让乱作为、不作为者承担责任,使权力减少傲慢和懈怠。
三、“限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制度建设具有稳定性、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要切实防止权力的傲慢和腐败,最关键的还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杜绝制度的漏洞,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做到权力运行的制度化、民主化、程序化,使权力运行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监督。权力只有关进严密的制度笼子,才能遏制其扩张的本性,才能有节制地运行,大家才能得到笼子的庇护,免受其伤害。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