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国际人文历史:宋朝的忠臣、奸臣与权臣

2015-04-21 10:11:58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
字号:

  神化忠臣的奸臣

\

  韩侂胄

  神化岳飞、妖魔化秦桧的韩侂胄,当然没想到自己也会死于非命——1204年,他被皇帝诱杀,首级送往金国,作为求和的砝码。此时,距离岳飞被杀62年,秦桧病逝49年,韩侂胄开展“崇岳贬秦”运动仅仅3年。

  韩侂胄更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也会名列奸臣行列——尽管他是一位坚定的抗战派,尽管他是岳飞“神形象”的首席策划师。

  韩侂胄,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根正苗红的高干后裔;他老爹则和那个阳痿的高宗皇帝是连襟,所以韩侂胄也算是个转弯抹角的外戚。他的最高职位是“平章军国事”,位列丞相之上,将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官印都收入囊中,权势超过秦桧,成为赵宋皇朝数一数二的权臣。

  大权在手,韩侂胄在帝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两笔。

  一是打倒“道学”。

  韩侂胄政治上崛起,靠的是与赵汝愚一起拥立宁宗。到了该进行政治分红的时候,赵汝愚接连升为枢密使、宰相,但韩侂胄却连个节度使也捞不到。赵汝愚还用大话挤兑韩侂胄:我是宗室,你是外戚,这都是应当做的工作,怎么能向组织伸手呢?(“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在朱熹的配合下,开始大规模推行“道学”这一颇具大宋特色的精神文明——遗憾的是,作为最高领导的宁宗皇帝对这些并不感兴趣。

  韩侂胄能忍,渐渐控制了台谏等部门,利用与皇帝日益密切的关系,向赵汝愚、连带着赵的小兄弟朱熹等发起攻击,最终赢得了这场内斗的胜利。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宣布道学是伪学,彻底批倒批臭,在思想战线和组织战线上,都发起了压倒性的总攻,史称“庆元党禁”。

  韩侂胄围剿道学,除了权力斗争的需要以及可能的对伪君子的反感之外,也是出于外交和军事斗争的需要。不求实干、空谈心性的道学,已经成为大宋特色柔弱外交的思想支撑,韩 胄要在外交和军事上对北方亮剑,不能不从解放思想上入手。

  结果是,公私两方面,韩侂胄都彻底得罪了道学;而不幸的是,道学后来又掌控了中国学术和舆论的话语权,这对韩侂胄的历史形象塑造极为致命。

  二是北伐金国。

  为了北伐动员,他“崇岳贬秦”。虽然岳飞和秦桧,在韩侂胄的政治操盘中,无非都是道具,但这却奠定了日后岳、秦二人的基本历史定位。只是韩侂胄似乎并没能把握好翻案的尺度。假如韩侂胄仅仅神化岳飞、而不清算秦桧,只栽花、不种刺,皆大欢喜。但他非要把刀砍向那棵参天的桧树——秦家几代经营,早已在体制内盘根错节,这个桧树上猢狲不少,清算秦桧,实际上触动了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树敌不少。

  而且,韩侂胄“崇岳贬秦”的工具性动机太强,与是否赞同其北伐方略相挂钩,如此一来,让那些出于种种原因不主张北伐、或不主张立即北伐的人,心惊胆寒,逼得他们为自保而加入反韩同盟。

  韩侂胄高调北伐(史称“开禧北伐”),如果奏凯还朝,证明自己的伟光正,则反侧自消。遗憾的是,他虽有岳飞的雄心、豪气,却无岳飞的才干。战端一开,连战连败,金国恼怒南宋趁己之危,在南宋被迫求和时,提出要交出韩侂胄作为和平代价之一。

  皇帝和一大帮政敌们为了“和平大局”,一不做二不休,把韩侂胄给诱杀了,史称“玉津园之变”——当然,皇帝在这一事件中又是无责的,承担责任的是杨皇后及另一权臣史弥远。

  韩侂胄死后,金国又要求南宋奉献其首级,有大臣反对:“韩首固不可惜,而国体为可惜。” “今日敌要韩首,固不足惜。明日敌要吾辈首,亦不足惜耶?”但是,大多数大臣居然赞成:“和议重事,待此而决。奸凶之首,又何足惜?”“与其亡国,宁若辱国。”

  结果,韩侂胄的棺木被打开,割下首级,送往金国,时人感慨说:“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宗冤仇共戴天。”韩侂胄的脑袋,换来了宋金之间的“嘉定和议”。当然,被韩侂胄打倒的秦桧,又被恢复王爵、谥号。

  韩侂胄与岳飞,相似之处是两人皆谓“鹰派”,受制于敌国压力,而死于自己人之手。区别在于,岳飞是“明正典刑”,尽管罪名是“莫须有”,但那好歹也是个走过场的司法审判。而韩侂胄,被杀时并未解除官职,一点司法程序都没走,等于是被皇帝、同僚及敌国联手谋杀的。这位最铁杆的“岳粉”、在遭遇了比岳飞更悲惨的命运后,最后还被打入了奸臣的史册中。

  韩侂胄的死,为道学排除了最大的发展障碍,因为,他的鲜血吓醒了那些可能与韩侂胄同样壮怀激烈的人:在大宋特色的体制内,空谈救命,实干找死!最明智的做法,无疑是一边大讲天人感应,一边玩摩小脚金莲,全国人民更是投身经济建设,埋头挣钱,把首都杭州建设成了世界第一繁华的都市,在全民纵欲中为蒙古帝国的接管积累着丰富的GDP。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讲政治,岳飞,奸臣,权臣,赵汝愚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