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赠书籍和玫瑰。
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诞辰和忌日,还是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吕翁、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大家的生日。将“世界读书日”设立在这一天,最合适不过了。
1995年,第二十五届国际出版商协会全球大会在西班牙召开。国际出版商协会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年11月,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读书日”自此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每年都有100多个国家参与这场盛大的读书狂欢。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一景。 王迪 供图
在“读书日”的发源地巴塞罗那,狂欢的感受更为强烈。全城都包裹在书籍与鲜花之中,几乎每条街都能看见临时搭建的书摊和花摊。白天有身着文学人物服饰的化装游行,晚上各大剧院轮番上演戏剧大作。书店全场九折已是不成文的规矩,大街上随处可见手持鲜花的女士,还有拎着一袋书籍的男士。名家讲座、新书签售活动络绎不绝,甚至还有当地知名作家自己摆摊售书……
最高贵的伙伴
在西班牙,即便是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书籍仍是人们心中最高贵的伙伴。很多人的包里会放一本小书,随手阅读。地铁里,每节车厢都能看见看书的乘客,有的人即便只坐两三站路,也是书不离手。无论站着还是坐着,读起书来旁若无人……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