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6-05 13:36:22|来源:中国海洋报|字号:
从2013年年底开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雪龙”这个名字,这艘原本承担我国南北极考察任务的科考船,在第30航次中,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科考任务,还参与了两起备受瞩目的大救援:一次是救援俄罗斯被困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另一次是参与马航失联客机370航班的搜救。“雪龙”的壮举彰显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首环南极洲提供强力航行保障
2013年11月7日,“雪龙”船从上海基地码头起程执行我国第30次南极考察任务,经过160天的航行,“雪龙”船成功实现了环南极洲航行,并顺利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开创了我国极地科考首次环南极洲考察的先河。
“雪龙”船本航次安全航行290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2200余海里,破冰13.3海里,破冰用时142小时,环南极航程约11500海里。
此次南极考察,“雪龙”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恶劣天气。据统计,自“雪龙”船出航至2014年3月1日,共经历一个热带气旋、一个热带低压、约20个西风带气旋。其中遭遇的最大暴风风速为28米/秒,最大涌浪浪高约5米~6米;有约30天~40天时间能见度低于5公里。因为大部分时间为雾雪天气,能见度很低,而冰山很密集,最高密度区域每百平方海里范围内有数十座巨大冰山;在最高4米的涌浪区域,“雪龙”船放弃进浮冰区躲避的机会继续航行,力争最大程度上缩短航时,为后续工作赢得更多时间。这些恶劣天气和海况对“雪龙”船航行造成了严重威胁,对“雪龙”船驾驶员也是极大的考验。
最终,“雪龙”船到达长城站所需时间比计划节省了3天。
本航次,“雪龙”船遇到了罕见的严重冰情,影响了考察任务的执行。但“雪龙”船驾驶员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使“雪龙”船比原计划提前到达目的地,并成功抵达离中山站不到15公里的固定陆缘冰面,为第30次考察队第一阶段卸货任务的顺利完成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雪龙”船第二次进入中山站卸货并进行人员回撤,以及“雪龙”船通过严重冰区顺利返航提供了有力保障。
救援被困俄船彰显大国风范
“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客船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正向船舶漂移,船上人员安全受到威胁,情况危急,急需救援。”2013年12月25日,正在南大洋全速航行的“雪龙”船收到俄罗斯客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求救信息。
国际救援,义不容辞。根据国家海洋局的指示,“雪龙”船随即调整航向,向该地点航行。2013年12月29日18点35分,“雪龙”船到达被困船只外围浮冰区。由于目标海域冰情严重,“雪龙”船只能积极做好救援方案,等待有利时机。
2014年1月2日,气象条件有所好转,“雪龙”船利用K32直升机将遇险船舶上的乘客成功转送到“极光”号上,出色地完成了此次国际救援任务。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救完他人后“雪龙”船自身却被浮冰困住了。持续的气旋影响加重了“雪龙”船周围的冰情,浮冰密度不断加大,浮冰厚度大大超出“雪龙”船的破冰能力,而周围的冰山随时有可能向“雪龙”船移动,“雪龙”船危险重重。
危急情况下,“雪龙”船全体船员沉着冷静,各部门加强值守,沉着应对各种紧迫局面,在保证船舶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争取一切机会突围。
经过5个昼夜的不懈努力,“雪龙”船终于抓住一次有利的气象条件,在2014年1月7日成功突围,顺利驶出密集浮冰区,并于1月12日到达新站址外海域。
整个救援和脱困过程没有发生任何伤亡和危险事件,赢得了广泛赞誉,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 |
雪龙 紧迫局面 科考任务 科考船 船载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