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国际>>军事>> 正文

“雪龙”船顺利完成科考任务 航行3万海里零故障【2】

2014-06-05 13:36:22|来源:中国海洋报|字号:

  搜寻失联客机展现“南极精神”

  2014年3月21日,刚刚离开西风带的“雪龙”船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口,大家还没来得喘口气,便接到紧急命令:奔赴西风带海域执行搜寻马航失联客机的任务,并担任中方搜寻船只的临时现场指挥船。

  当日18时,“雪龙”船完成紧急补给,搭载87名队员离开弗里曼特尔港,驶往目标海域。截至3月30日17时,“雪龙”船共航行214小时,总航程2660海里,搜寻面积达1.17万平方海里。

  搜寻海域处于西风带影响区域,海况恶劣。9级以上的大风、4米~5米高的涌浪、单边20度左右的船身摇摆,极大增加了搜寻难度。但“雪龙”船全体考察队员全力以赴,24小时轮班瞭望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物体。

  尽管不是专业的搜救船舶,也缺少专业的搜救设备,但“雪龙”船却在一个航次中执行了两次国际搜救任务。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我们没有海上搜救经验,又缺乏搜救能力,但我们勇于担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风险,都会履行好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这也是南极精神的具体体现。”

  3月31日,随着更多专业搜救船舶陆续抵达,在完成中方船只现场指挥联络工作的交接后,“雪龙”船驶离目标海域,继续执行之前中断的第30次南极科考第8航段的任务。

  全力以赴 3万海里“零故障”

  第30次队南大洋科考执行我国极地环境综合专项调查的任务,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调查区域大、气候寒冷、海况恶劣,同时,作业人员对实验室的大洋设备和作业环境不熟悉,给大洋调查任务的安全顺利完成带来很大困难。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雪龙”船大洋调查与实验保障部加强了万米地质绞车、CTD绞车、生物拖网绞车、A型架和折臂吊等大型调查设备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8个实验室和低温库、表层海水供水系统、万米测深仪等实验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强化考察队员的设备操作培训和作业期间的安全监督。

  整个大洋考察过程中,各科考调查设备运行正常,有力地保障了此次极地环境综合专项调查任务顺利进行。

  甲板部负责船舶航行和物资卸运,他们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一线作业严格按照安全规章操作。本航次安全航行29000余海里,顺利完成了物资卸运和回收任务,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根据航行区域的需要,“雪龙”船还及时组织实施东南亚沿岸海区防海盗值班巡视工作,确保船舶安全;在船停泊外港期间组织安排考察队员分班值守,保证梯口24小时不间断值守。

  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是“雪龙”船完成恢复性维修改造仅25天后执行的首个任务。轮机部全体人员高度重视本次考察,全面备航,以强烈的责任心加紧对新换设备进行熟悉、维护。

  在航渡、两站卸货、大洋调查尤其是救援俄受困船并自行脱困期间,以“零故障停车”和“零断电事故”的优异成绩完成机电设备保障工作。轮机部全程安排人员值守,共开展各类检修1500余次。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考察期间,“雪龙”船主机正常运行2643小时,提供电力200多万千瓦·时。

  2014年4月15日,“雪龙”船载誉而归。

(责编:刘猛)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雪龙 紧迫局面 科考任务 科考船 船载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董卿首度披露留学细节 别墅豪宅照曝光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歼击机女飞行员英姿迷人

揭秘!被“踢出”豪门的女星 豪门弃妇现状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