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4日13:12来源:法制晚报字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信总站的学术厅举办“神十”任务介绍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长二F遥十火箭副总设计师张智、“神十”飞船副总设计师李卫、航天八院副总设计师庄越分别向与会的100多名记者介绍了各自试验队的任务准备情况。
童旭东表示,“神十既是交会对接的尾声,也是载人航天应用的开端”。张智说,长征二F遥十火箭与遥九火箭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试验队此次的任务主要是使操作更加熟练。李卫也坦言,“神十”与“神九”相比,增加了一项制导功能,以便其在追吻“天宫一号”时,能够绕轨进行顺追和逆追。
事实上,就目前世界载人飞船与太空站对接,仅中、美、俄三国掌握其机构技术,然而,中国式后来居上,且成功率也是最高的。众所周知,进入二十一世界有句名言,谁占领太空谁就是世界老大。中国当然不想做世界老大,但是,作为国家防务战略重要部分的武器装备,总是依赖外国进口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危险每时每刻会发生。一旦战争规模扩大,外国军援不及时岂不亡国?完全独立的军事武备研发能力体制的建立才是强盛国家的唯一出路。美国是这样,前苏联是这样,中国也必须要这样。
“神十”交会“天宫一号”给世界一个重大启示是:中国有能力在未来的太空大战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了这样的空间站就等于中国的军事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有了可以清楚看到世界各地局势动态和军事动态,就可以实施国家进攻性防御战略,即后发制人。中国的航天事业成功对美国来说将是一个灾难。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称,中国在太空战略上得到的进一步提升,目的在于扩大与美国抗衡的力量,也不免让人想起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太空竞赛,而今天中美之间的竞争谁是失败者事实已经告诉了人们。
最恐惧的还要数小日本,《东京新闻》12日则提及一个每逢中国载人航天取得突破必被提及的话题——“截至目前中国所有航天员全部来自解放军,令国际社会不得不担忧。文章断言,当美、俄、日、欧联手推进国际空间站计划时,中国不参加,而是让解放军主导本国空间站项目,“神十”飞船和“天宫一号”已被中国军事利用的事实,将会引起世界担忧。
其实,中国早就声明在先,和平利用宇宙空间,作为中国的死敌,小日本才是本对中国的太空成就真正感到恐惧的一个,因为在航天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争需要,实现了数字化战争的需要,所以,小日本会在中国的航天技术成果面前感到悲哀。
神十首次尝试“翻跟斗式”绕飞对接 与美俄技术不同
此次,神舟十号将视情况开展飞船绕飞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神十”发射并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等任务后,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将完美收官,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绕飞对接 为建空间站打基础
在具体实验内容上,神十增加了绕飞,也就是神十飞船计划绕着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飞行。这一试验的成功对建造空间站同样非常重要,因为空间站上可能有多个对接口,飞行器要从多个方向与它对接,这就需要对飞行器绕飞进行进一步考核。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为民也表示,飞船绕着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飞行,这个也是为将来空间站建造做准备,因为空间站上可能有多个对接口,那么飞行器不一定从一个方向与它进行对接,要绕到另外一个口上去对接。这样的话就需要对绕飞这些功能进行进一步考核。
此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神十任务将在轨运行15天,其中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运行12天,比神九任务多2天,主要使命是进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为仍然在轨正常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送人员和部分物资。
美太空船 不用绕飞实现对接
为了进一步了解神十的绕飞对接,记者连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对此进行解析。NASA航天任务理事会公共事务专员迈克尔布劳库斯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美国太空船退役前,其在执行空间站的任务时,有时候会采取绕飞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却不用于对接,而是利用视频和影像通过绕飞的方式来检查和记录空间站的状态。
布劳库斯表示,美国飞船并不需要“翻跟斗”或是“绕飞”来实现对接。飞船在接近国际空间站货舱时采用的是自身的对接机制。这种机制使用连接设备,将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在一起。
对接技术 中国与美俄不同
在2011年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完整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欧洲和日本则分别得到了美国或俄罗斯的技术支持。
1995年6月29日,美国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为有史以来轨道上装配的最大航天器。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经过41个小时的太空追逐,终于靠近并与和平号空间站实施太空交会。这两个航天器一前一后以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之后航天飞机以每秒不超过3厘米的相对速度把与和平号之间的距离拉近为不到1米,接着开始进行对接。据《法制晚报》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