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国际

双评级模式构建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2013年06月20日07:37来源:人民日报字号:

摘要:由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美国伊根—琼斯评级公司与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将于6月25日正式宣布成立。

  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即将在中国香港成立

  双评级模式构建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由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美国伊根—琼斯评级公司与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将于6月25日正式宣布成立。集团选址中国香港。去年10月24日,上述3家公司发表《北京宣言》,决定共同发起成立这一集团,并同时举办改革国际评级体系论坛,以推动国际评级体系改革,构建一个能承担世界评级责任、向世界提供公正的评级信息、保障人类社会安全发展的新型国际评级体系。

  论坛召开前夕,本报记者就现存国际评级体系的弊端、如何推进国际评级标准改革、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如何打破垄断和创建公信力等问题,采访了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他们一致认为,现存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亟待改革,建立一个独立、公正的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已成必然。即将举行的论坛搭建了一个平台,可以举各方之力,建立起适用于各国的国际信用评级标准,为发展中国家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信用评级在利益分割中具有重要话语权

  信用评级行业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最早可追溯到1860年。正式的信用评级则由约翰·穆迪于1909年开创。在利益集团的游说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1975年将穆迪公司、标准普尔、惠誉国际确认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并正式赋予3大评级机构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表示,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大和美元资本与华尔街的金融扩张,美国的金融发展模式近乎成为世界潮流。作为华尔街金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3大评级机构亦逐渐成为国际评级机构,占领了世界80%以上的资本市场评级事务,进而垄断了国际资本定价权与金融话语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晶妹认为,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强大,是美国法律与政策不断确认与具体支持的结果。她说,信用评级目前已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通行证,评级结果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进入市场的资格与市场各相关方的利益。换句话说,信用评级在市场投资利益的分割中,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各国利益的分割中,有着重要的话语权。在信用评级领域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话语权,在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融资、市场准入与定价方面都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刘猛)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国际频道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