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国际

俄罗斯铁腕总统:嫁人就要嫁普京这样的人【5】

2013年06月07日08:06来源:新京报字号:

摘要:普京出身于列宁格勒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长期的平民生活使他对俄罗斯民众的艰辛有着切身体验,也让他形成了崇尚务实的作风,反对各种形式主义。一次讨论旧房改造问题的内部会议上,他对几名长篇大论了一番的官员发了火:“你们怎么把一切都搞得这么复杂,问题只有一个,老太婆要饿死了,我们得帮助她。”

政治改革 普京特色的“集权”主义

俄罗斯分析人士认为,对俄罗斯来说,要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和为民主奠定基础,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普京式的自总统而下的联邦权力体制或许更有利于保证俄罗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2005年8月,普京接受美国CBS电视台著名主播威廉·华莱士的专访,双方展开了一场关于俄罗斯民主的对话。面对华莱士咄咄逼人的提问,普京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民主不可能由其他的地区输入……民主必须是一个社会内在发展的产物。”这正是在某种程度上西方很难理解的观点。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官员安纳托·里文指出,在西方,对于普京的敌意主要源于两种观念:首先,俄罗斯应该迅速朝着西方式的民主发展,其次,在俄罗斯存在着一种广泛的情绪反对这样的发展。

俄罗斯分析人士认为,对俄罗斯来说,要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和为民主奠定基础,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普京式的自总统而下的联邦权力体制或许更有利于保证俄罗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在2000年上任之初,普京就决定创建7个新的联邦区,并亲自任命全权长官。

每一个新的联邦区,大约集中了10多个当时俄罗斯的地方管理机构。新的区首府被有意建设成为地区中心。

总统任命的联邦区长官确保地方官员遵守联邦法律和预算政策,推动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并为中央政府搜集数据,总统所领导自上而下的联邦权力执行机构得以重新确立并得到加强。普京希望新的特区能够推动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加强其与莫斯科的联系,以此为俄罗斯行政系统注入新的效率。

别斯兰人质事件也成为普京推动其5年改革计划的契机。这一事件发生后,莫斯科突然醒悟到了北高加索问题的严重性。普京认为,深刻贫穷和严重社会设施不足是地区冲突和武装组织发展的主要原因,他任命其助手迪米特里·科扎克为南部联邦地区特使,他宣布,俄罗斯所有地区的地方长官选举都被莫斯科直接任命所取代,这是俄罗斯政治集中化的新一步。这在俄罗斯内外都引起了很多争议。一些人指责说,这些改革对于解决别斯兰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毫无益处。

但是普京认为,别斯兰事件把一个事实推到了前台———那就是俄罗斯的国家正在受到内部腐败和私人贪婪的腐蚀。正是各种微小的腐败,让恐怖分子有机会用贿赂的方式通过检查站,进入了别斯兰的学校。也正是未加约束的个人贪婪,让那些前任和现任俄罗斯官员瓜分重要国家资产,进而引发已经十分贫困的地方社区进一步疏离。

普京认为,事实上,这些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后遗症。在他看来,上世纪90年代并不是西方所想象的俄罗斯政治多元化时代,而是将近10年的混乱。因此,他坚持推行这种集权化改革,就是为了根除那些密布在各个细微环节的腐败,中止地方选举被操纵以及地方官员重视地方利益甚于中央利益的行为,同时地方官员直接面向总统,为他们所在地区发展负责。

分享到:

(责编:王昕、于海军)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国际频道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