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近期依法关闭的“果菜吧网”“现货交易维权网”等32家网站名单。
2月,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共接到网民有效举报11796件,其中,网民对“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违法行为的举报数量较大。
近期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对不法分子起到了极大震慑作用,一批涉案网站、账号被关闭,一批犯罪分子将受到法律严惩,人民群众感受到依法治网的希望,全社会充满推动网络空间清朗的信心。
一些网站通过开展批评性报道要挟涉事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业,索取“宣传费”“赞助费”“合作费”等,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部分网站开设地方频道或专栏,纷纷通过与地方媒体、地方非新闻单位企业甚至个人合作,以开办传统媒体网站、卖频道、卖专栏等方式,进行承包式、卖断式经营,任由承包者借助网站品牌,以“拿钱的正面新闻报道”或“收钱消灾的舆论监督”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
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中央国家机关或社会行业组织的名义,私自开设以“中国”“国家”等为名头的虚假网站,或以民间反腐维权人士自居,私自开办“民间”反腐维权网站。
有些网站更打着“舆论监督”“举报受理”“维权揭黑”等旗号,聚焦所谓司法、环保、教育、安全生产等话题,招聘工作人员,自制假记者证,通过网上搜索、到市民上访处接访、进行违法违规采访等方式,收集负面信息,并以曝光负面信息相要挟,对地方党政机关、企业和个人进行敲诈勒索。这些非法网站数量很大,有的颇具影响,删一个帖子甚至开价数十万元。
一些合法注册的广告公司、文化公司、策划公司,实际业务却以有偿删帖等非法经营项目为主。
他们通过机器发帖、水军评论、“大V”转评、网络刷票、传统媒体报道、网站推送、删帖等各种方式,利用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消息源不经核实等特点,将一些无中生有或是片面放大的新闻稿件大肆炒作,迫使涉事方答应开出的各种条件,借机牟取巨额非法利益。
应该说,互联网管理队伍总体上是坚强有力、值得信赖的。但是,近年来也发现个别干部在物质诱惑面前底线失守、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从事网络敲诈、有偿删帖等非法活动。
此外,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行为“五宗罪”:“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网络传播秩序,严重损害互联网管理部门和网络媒体形象,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的权威远未建立,而网络欺诈、虚假信息,又让这缺乏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雪上加霜。对于绝大部分依赖网络发布和汲取信息的网民而言,希望网络成长为真实、权威的信息平台,让网络真正成为工作、生活的小助手,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本次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印证了国家治理网络空间的力度与决心。正如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所言,“我们决不护犊,决不护短,决不心慈手软,发现问题一查到底,任何人都没有“豁免权”,查到谁就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