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资讯>>网信办>>最新消息>> 正文

网络“舆论敲诈”当休矣

2015-01-22 11:45:20|来源:新华网|字号:

多年前,笔者不时会接到在机关、学校工作的朋友来电:快来帮我们“鉴定”一下这些人是不是假记者。现场“鉴定”的结果却常常难以界定其真假:说他们是假的,他们确实与一些大报小报、大台小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说他们是真的,大报小报大台小台的正宗编辑记者们说到他们,又有点不屑甚而鄙视。原来,这些人“不在编”,但是可以扛着正规报刊电视台的旗号,拉点广告创创收,这些收入部分缴纳到报刊电视台,大概算是“挂靠费”。姑且将这些人称为“灰色”记者。

毕竟身份“灰色”,拉广告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这些灰色记者祭出的“法器”都是一样:以曝光相要挟。一些部门觉得一旦出现负面新闻,即使是假的,也说不清楚。为了“省事”,就给点钱打发了,至于发不发稿也不大关心,地方上啧有烦言,大报大台遂以“打假”名义予以清理整顿,有几年笔者就很少接到鉴定真假记者的电话了。

网络的繁荣让销声匿迹很久的灰色记者们衣钵有了继承者,连使用的“法器”都是老一套,还是“曝光”。这年头,网络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且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很难迅速判断真假是非,所以“网上曝光”的威慑力相当大。而继承者们显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首先在身份上变得“硬气”,居然都是正规门户网站的经营者们;其次是手段愈发“下作”,居然撕开软文宣传的面纱,直接敲诈,以此为主业,成为网站的主要经济来源;再次是职业底线完全没有了,网络向企业收起了“保护费”,直接就往犯罪的路上走。

曝光,多么正气的字眼,媒体实行舆论监督的利器,就这样被糟践,以至于被弄得面目暧昧。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敲诈网站,罚款数额巨大,但网络敲诈的案例绝不会到此为止,因为土壤还存在。

网络敲诈案件提醒我们,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让社会阴暗面得以有了曝光的重要渠道,确实对各类违法行为有了约束、监督的作用;同时,网络的门户开放,缺乏“把关人”角色,又让网络信息难免泥沙俱下。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的权威远未建立,而网络欺诈、虚假信息,又让这缺乏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雪上加霜。对于绝大部分依赖网络发布和汲取信息的网民而言,希望网络成长为真实、权威的信息平台,让网络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助手,甚至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公平公正的公民社会的建设。

网络承担的责任重大,网站经营者的守法、网民的自律是网络信息真实、权威的保证。(含辛)

(责编:邢若宸)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那些给老公扣绿帽子的女明星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孙俪赵薇林青霞 一炮而红的备胎女星(组图)

湖南益阳政协副主席辞职从医:上任时已想辞职了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