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資訊>> 正文

美國弗格森騷亂與中國思考:情理法一個都不能少【2】

2014-11-29 12:44: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更為嚴峻的是,當熱點信息應接不暇時,輿論會出現“重口味現象”,一般的沖突很難再刺激觀眾的味蕾。

    情、理、法,一個都不能少

  案件審判的程序和實體均沒有問題,是不是就該無視引發的非議和抗議?一些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覺得問心無愧,但總感覺對一些人“道理怎麼也講不通”,為什麼?

  因為具體事件案件是導火索,背后的社會情緒才是火藥桶。弗格森案引發的大規模抗議騷亂,絕不僅僅是陪審團種族比例、警方應對方式這樣的細節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美國執法者與有色人種社區間長期的不信任。騷亂可以平息,但社會情緒和社會問題絕非一時能夠消除。前述的國內司法熱點中,背后也都有深厚的社會情緒影響:對粗暴執法的不滿,對底層生計的同情,拆遷征地頻發的矛盾,對官二代富二代的反感,對商業環境和個人權益的擔憂,對刑訊逼供等涉及司法公正、人權保障議題的關心。

    在社會情緒積郁、社會信任缺失時,即便司法過程嚴格公正,但如果個案的判決結果與一些人的直覺判斷不一致——比如浙江錢雲會案——也往往會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這是當前的一個常態。

    法治應當成為全民的共識、內心的信仰

  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由來已久,近幾十年來有所改觀,但裂痕依然未能很好彌補。美國的司法體系多年來不斷完善,民眾的法治意識總體較強,但仍然要面對爭論和抗議。相比之下,中國當前是“壓縮式發展”,正在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兩百年的工業化、后工業化過程,各種矛盾問題在很短時間內集中噴發,面臨的社會治理挑戰較當年的美國更為艱巨。而轉型期又疊加信息化,社會多變、利益多樣、矛盾多發、意見多元。在這種背景下,法治必須成為超越左右的社會基礎共識,才可能彌合分歧,化解情緒。法治也必須成為民眾內心的信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每個人都想盡辦法鑽法律的空子,那法治就隻剩下了制度的空架子。

  塑造社會對法治的共識和信仰,首先來自於司法實踐的公正。“行勝於言”,要讓民眾在“每一個案中感受到公平”。同時,政府和公務人員要依法行政、帶頭守法。此外,還必須從立法、司法、執法、守法等各個層面,推進民主參與。對社會輿論意見的吸收,要有制度化的管道和專業化的團隊。

  此外,還必須意識到,法律來源於實踐但高於實踐,並非每個人都能理解法律的深意和精神。法治再合理完備,在實際司法執法中,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個人認識與大眾共識,難免還會有磕碰。加強普法教育,提升公民法治素養,讓輿論監督更加科學化理性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作者:白客,轉自微信公眾號“輿情智庫”)

(責編:趙軍)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反家暴細分家暴類型 專家稱隻回復“哦”算家暴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公開(組圖)

安徽男子冒充畫家性侵25名女子被執行死刑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