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5 07:12:00|來源:中國經濟周刊|字號:
十八大以來落馬高官,一半以上和開發商有牽連
2008年到2013年底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將近15萬億元
據《中國經濟周刊》不完全統計,自十八大以來,截至今年10月28日,共有53名省部級以上官員被查處,其中,據法院判決和媒體報道,有30名與開發商有牽連,佔比高達60%。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員、重慶市委原書記薄熙來,與地產商大連實德集團董事長徐明有較大牽連﹔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原常委、統戰部原部長王素毅,曾接受多名地產商的賄賂,為多個地產項目提高容積率、通過審批提供幫助﹔
廣西壯族自治區原政協副主席李達球利用職務便利,為17個單位和個人在工程承攬、項目開發等事宜上提供幫助,收受賄賂1095萬余元﹔
……
除了這些已經宣判的高官牽涉到地產商,據媒體報道,一些被查處的高官,其落馬背后也隱藏著或多或少的開發商: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金道銘,涉嫌通過他人涉足房地產套利﹔中科協原黨組書記、太原市委原書記申維辰落馬,和太原的地產亂象有直接關系﹔江西省委原主要領導的妻子,曾被當地官員實名舉報:插手土地拍賣,致國有資產流失近10億……
除了省部級及以上的高官,一些廳級、處級干部的落馬,同樣也牽涉到眾多的地產商。
如據媒體報道,廣州市原副市長、增城市委原書記曹鑒燎利用職權,與開發商“利益共享”﹔今年7月與開發商一起失蹤、10月被抓獲的洛陽市原副市長郭宜品,與房地產商關系親密,擔任伊川縣委書記時期,多個地產商拿地手續存在問題……
排名前20的大開發商罕見涉腐
不過,《中國經濟周刊》梳理發現,牽涉到落馬高官的開發商,相對而言都是中小型開發商,大型知名的房地產企業並不多見,且以非上市公司居多,上市公司較少見。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表示,相比2013年內地市場銷售額排名前20的大型房企,中小型開發商顯然更容易控制,而且名氣不大,用來充當白手套可謂神不知鬼不覺,更加安全,所以一些高官更願意用這些小公司,作為獲利的工具。
相對而言,發軔於廣東中山、在香港上市的大型房企雅居樂是一個例外。2013年,雅居樂銷售額為374億元,在內地房地產企業中排名第18位。今年10月7日,雅居樂剛剛發完“嚴正聲明”,稱其與某“大老虎”並無瓜葛﹔三天后即發公告稱,董事會主席被監視居住﹔隨后,又發布公告稱,公司另一高管接受中紀委協助調查。
記者通過查詢上市公司公告和部分大型房企官方網站,發現這也是2013年銷售榜前20位的大型房企中,首個明確提到高管被採取監視居住措施。
這是否意味著其他大型開發商,並不存在違規行為或者與腐敗官員沒有牽連?
據媒體報道,在十八大后落馬的四川某副部級官員案件中,某地產領軍企業就牽涉其中。此外,記者了解到,這家大型房企還涉及一些土地拆遷糾紛、延遲開工、分期緩慢開發變相囤地等。
一家銷售額排在前20位的大型房企相關負責人,曾給記者講過一個低價拿地的故事:這家房企2010年左右曾在某地以近乎底價的價格拿過一塊土地。當年房價地價正處於飛漲之中,業界預計這塊地的市場價值在15億∼20億元,但最終通過公開招拍挂,這家房企以10億元的底價奪得這塊地。但這種明顯的反常現象,並未有相關部門過問。
嚴躍進表示,在目前房地產開發的環境下,腐敗的現象其實普遍存在於各個環節。如果從中國房地產整個市場格局看,全國銷售排行較前的房企,很多都在運用各類非市場優勢來謀求市場份額的擴展、規避監管。
嚴躍進還認為,大型房地產企業的違規及與腐敗官員的關聯,之所以不能被發現,還有一個原因:部分媒體為了獲得廣告費,一些涉及房企的負面報道在房企的壓力下,往往被刪除。
新聞觀察·地產商
聚焦·公務員:
延伸·公務員貪腐:
![]() |
開發商 招拍挂 房企 市委書記 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