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1 08:25:03|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2014年的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來的恰逢其時。
這一屆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之時,中國的十八大剛剛過去兩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剛剛過去一年,而十八屆四中全會才過去10來天。
如果在未來回望這個時代,會發現這的確是個大時代。從十八大到APEC北京會議的兩年間,中國經濟發生了很大變化,而更多的變革正在發生。中國經濟唯一不變的是改革,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中國經濟正在與世界實現良性互動,中國經濟有著法治精神保駕護航……如果總結這兩年的中國經濟,我們會發現一些可喜的趨勢與變化。
讀懂中國經濟
必須信奉改革
11月9日,在2014年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演講中,24次提到“改革”。
這絕非巧合,數字有時候很能說明問題。
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改革”二字出現了137次。而在被視為“全面深改元年”的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77次提到“改革”,並直言“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
如果我們關注每一條改革措施,會發現,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60項改革任務,幾乎已經全面啟動,其中的任何一項,所帶來的影響都難以估量。
不妨先說說公平。
2013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3個“1億人”,數字大於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人口數。
與之相伴的是戶籍制度改革,今年7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指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讓每一個人享受公平的公共福利,通過公平刺激發展,中國改革決心很足。
改革進入的是深水區,這意味著破除利益阻礙,需要的不僅是規劃良好的藍圖,還要有破冰的勇氣。
被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形容為“系統性重構”的財稅體制改革,輿論廣為關注的央企改革,將節省上千億“三公經費”的公車改革……細數過去一年多來的改革,啃硬骨頭是常態。
在APEC開始前一周,習近平剛剛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關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進展和可復制改革試點經驗的推廣意見》、《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審議通過了《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像這樣的會議,在這個“全面深改元年”中,已經開了6次之多,涉及到的都是大問題,都是事關全局、影響長遠的重大改革,應聲落地,馬上就開始實施。
“快馬加鞭,一鼓作氣,這樣的強度使人們對改革更有信心。”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表示。
改革的力度體現在簡政放權中,“看得見的手”管得少了,市場的活力開始“井噴”。
據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李章澤透露,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到今年9月,國務院已分7批取消和下放了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這意味著,作為國家部委權力象征的審批權,已經有四成下放,而這一過程仍在繼續。
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一旨在降低准入門檻、減少籌建成本、主動簡政放權的政策,正在不斷地釋放紅利。在11月9日的演講中,習近平也不無自豪地表示,由於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3個季度新增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60%以上。
當下中國經濟的顯著特征,是相信市場的力量,並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同樣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市場”二字出現81次之多,中國對市場的作用如何理解?《決定》中的話在過去一年被反復引用:“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當然,改革一定會有阻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褚鬆燕認為,哪怕阻力再大,本屆政府也擁有突破一切障礙的決心。從目前的改革措施來看,本屆政府是遵循了輕重緩急和優先順序來把不同的事情進行排序,並強調改革會進一步推進。“也就是讓一些阻力和障礙感受到壓力,不要再存僥幸心理,政府的決心和信心是很足的。”
讀懂中國經濟
務必把握大勢
在上任以來的講話中,習近平經常強調把握“大勢”的重要性,這一思路體現在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中,也體現在了中國與世界的合作共贏中。
所謂“大勢”,既有中國經濟本身的發展方式,亦有中國經濟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如果用一個詞概括當前中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征,那就是“三期疊加”,意為當下處於“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的狀態。
增速的換擋期,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也是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必須面臨的。隨著中國經濟體量的增大,支撐經濟增長的要素正在發生變化。
中國經濟正在加速進行結構調整,這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唯GDP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的中國,不僅重視速度,也重視質量﹔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結構調整就要面臨“陣痛”,必須痛下決心,相信市場的力量,解決當下的問題。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這一時期是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非常時期的非常政策,在產生紅利的同時,政策的累積效應和溢出效應仍在發揮作用,對於經濟結構繼續產生深遠影響。
陣痛期的中國經濟,依然有著讓世界稱贊的活力。
我們看到,伴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通過努力實現中國夢的過程無比實在。今年9月,中國電商巨頭阿裡巴巴上市,成為美股歷史上規模最大的IPO(首次公開募股),在上市路演中,曾經對馬雲嗤之以鼻的投資者們,用巨大的熱情迎接了他和他所講述的“中國故事”,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的路演午餐會上,現場排隊的人們光是等電梯就需要30分鐘。
中國的發展能給世界帶來什麼?世界又將如何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
“我們的祖先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創造了許多互聯互通的奇跡。絲綢之路就是一個典范。”11月8日,習近平出席並主持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時表示。
“一帶一路”,正是世界共享中國改革發展成果的最好機遇。自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來,應者眾多。中國的發展,符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會與沿線國家優勢互補,將為沿線國家提供新的機遇,已經成為共識。
APEC會議期間,在《聯通引領發展 伙伴聚焦合作》的講話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並表示絲路基金是開放的,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這無疑顯示了中國對於“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與決心。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國以開放的姿態,向世界解疑釋惑,以發展為紐帶,將“中國夢”與“世界夢”聯系在一起。
2014年7月15日,金磚國家的《福塔萊薩宣言》宣布,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由5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總部設在中國上海。
人民幣國際化同樣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已經從2009年的區區35.8億元,到今年前三季度就超過4.8萬億元的規模。盡管仍有不少障礙需要破除,但央行副行長胡曉煉總結說,經過這一從無到有的過程,人民幣國際化“煥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活力”。
改革;中國故事;保護嚴格;協商民主;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