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7-21 11:42: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7月21日訊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7月19日發表了題為《輔助自殺和安樂死》的文章。
全文摘編如下:
(圖片來源:經濟學人網站)
托尼·尼克林森,前橄欖球和跳傘運動員,在一次出差過程中遭遇中風,之后發展成為閉鎖綜合征。這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病人意識清醒但不能動作或說話。尼克林森學會通過眨眼睛交流,從而能夠描述他所承受的可怕的痛苦。囚禁在他的肉體的牢籠裡而沒有逃脫的機會,他想死。但由於英國不允許輔助自殺,他“現實的噩夢”不得不持續下去。
死是可怕的,但對於許多病人來說,生的痛苦更讓他們感到絕望。像尼克林森一樣,有些人在醫生的幫助下自主選擇平靜地死去。他們渴望一個人道的結局,基於自主原則,隻要一個人的行為不傷害其他人,就不應該與自由社會的准則相沖突。本報支持輔助自殺的合法化。根據民意調查,在美國和西歐超過三分之二的人也支持這麼做。
你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政府不保障安樂死的權利。隻有少數國家允許特定的人在醫生的幫助下結束自己的生命。其他一些國家正在制定相關法律,或者像英國這樣正在進行討論。《經濟學人》認為在英國上議院的一項法案中的限制過多,但是,沒有理由因此而反對它。不論是否是自由派,政客們在面對復雜的道德問題時都應該放慢腳步。
反對輔助自殺的聲音很強烈。許多人持反對態度是因為道德或宗教的原因,有些醫生表示這違背他們的“不傷害”的誓言。反對者還指出,處於弱勢的人們可能會感到壓力,想要為照顧他們的人減輕負擔,更糟糕的是,他們可能會因為被欺凌而選擇自殺。還有一個更廣泛的爭論,認為允許輔助自殺在某些情況下將導致一個趨勢,即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微不足道的原因被允許(或強迫)結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支持的觀點更有說服力。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不應將某一宗教的觀點強加給每個人。那些基於道德原因反對輔助自殺的人不必參與到討論中來。醫生眼中的傷害行為,在病人看來可能是解脫,而且希波克拉底誓言也不再是醫學學生的標准程序。最大的爭議是關於弱勢群體的:他們的確可能感到壓力,但這隻說明要進行健全的心理輔導和精神評估,需要幾名醫生的認定病人心智正常且自願進行。
事實上,一些國家對輔助自殺的放寬限制,將會讓這種實踐變得更加普遍。這一點沒什麼不同尋常的,在道德問題上,絕對性是罕見的。當面對兩難局面,社會在劃出邊界的同時進行探索。即使是看上去黑白分明的問題也是如此,比如道德禁止殺戮,但在戰爭和自衛的情況下卻例外。輔助自殺也是如此,毫無疑問,每個社會的邊界都會發展和演進,正如已經發生的情況一樣。荷蘭和比利時分別在2001年和2002年將輔助自殺合法化,但隻有后者批准在身患絕症的兒童身上實施。
在這樣一個敏感而有爭議的問題上,政客們應該對社會現實進行反映而不是引領。禁忌是由一國人民創造的,當他們放下成見,改變就會更加順暢。大多數西方人似乎已經准備好了消除絕症患者輔助自殺的禁忌。應該讓他們決定自己究竟想在這方面走多遠。在這個問題上,漸進主義是必要的。
在英國上議院進行辯論的這個法案將讓輔助自殺在英國首次獲得合法地位,但需要兩名醫生對病人進行評估,判斷其的確想死並且隻有不到六個月的生命。然后病人必須自行攝入致命藥物。由於尼科林森的死亡並非迫在眉睫,這一法案對其不會有幫助。(在英國高等法院2012年否決其死亡的權力之后,他開始絕食並最終死於肺炎。)但是,要讓數以千計的英國人避免遭受尼科林森的痛苦,還需要一年的時間。隨著自由化程度的提高,這一法案將逐步獲得更多公眾的支持。我們希望它能夠通過。
編譯:李白詠
海外網編譯,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安樂死,英國,輔助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