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5-17 08:19: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5月17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5月17日發表了題為《出租車集市》的文章。文章稱,智能手機應用正在改變中國人的打車習慣。
全文摘編如下:
李儒(音譯)是典型的北京司機之一,他精神放鬆、面帶微笑,在周五下午的高峰時段,他禮貌地拒絕街邊路人的打車需求。他正在北京市中心的一個商場附近等待一名客戶,這名顧客是通過“嘀嘀打車”和李師傅聯系上的。現在,“嘀嘀打車”已經成為中國領先的手機打車應用。在這條街道上,還可以看到其他兩輛出租車,這兩輛車也是通過“嘀嘀打車”與顧客進行聯系的。
就在不久以前,在北京打車無論是對顧客而言還是對司機而言,都是一個相當不愉快的經歷。乘客們滿大街尋找出租車。而司機呢,他們對工作條件不滿,並且抱怨打車費用太低,所以經常拒載乘客。但是,手機打車軟件改變了這種情況。
如今,打車體驗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打車軟件讓司機可以掌握更多主動權,乘客為了叫到出租車,可能會以提供小費作為激勵條件。另外,政府也參與了進來。去年,北京市政府將打車起步價上調了30%,達到13元(合2.1美元)。這是10年來北京首次上調出租車起步價。
和很多出租車司機一樣,現年32歲的李儒還使用“快的打車”軟件。“快的打車”為中國互聯網巨頭阿裡巴巴所有,而“嘀嘀打車”則為中國另一家互聯網巨頭騰訊所有。由於雙方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所以這兩個打車軟件均為司機和乘客提供補貼。乘客通過手機來支付打車費用。截至今年3月底,兩個打車軟件的注冊用戶均超過了1億,兩個軟件每天接到的打車訂單加起來可達1100萬。像Uber這類西方國家的打車軟件利用司機網絡與出租車公司進行競爭,但是中國的打車軟件有所不同,它們與出租車公司進行合作。
李師傅表示,由於手機打車軟件的流行和起步價上調,現在他的工作時間與過去相比有所減少,但是收入卻和之前保持在同一水平——大約每月5000元(合800美元)。過去,他每天需要工作12個小時,每月隻能休息幾天﹔但是現在,李師傅每天隻工作10小時,每周工作五天。
但是,打車軟件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有時候,出租車司機會對街邊的老年顧客視而不見﹔另外,如果司機與乘客在路途中發生不快,一些司機可能頻頻對該乘客進行電話騷擾。
另外,政府也開始限制打車軟件為司機和顧客提供的補貼額度,同時對乘客提供給司機的小費也予以限制(以北京為例,“嘀嘀打車”上的小費額度現在不能超過5元)。上海市政府已經嘗試在高峰時段禁用打車軟件,這一政策自3月1日開始實行,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央監管機構表示,他們希望進一步觀察打車軟件的發展態勢。
市場或許可以解決其中的部分問題。騰訊和阿裡巴巴正在投入大量資金以吸引客戶,另外它們將來有可能進一步降低補貼額度。無論如何,出租車司機未來都得找到新的事情來抱怨才行,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繼續改善自身情況。
編譯:博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打車軟件,嘀嘀打車,快的打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