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5日07:44來源:東方網字號:
摘要:我國建造的第三艘903型綜合補給艦——太湖艦於6月18日上午正式入役。作為遠洋航海作戰的必備艦艇,該艦的服役將顯著提升我軍的遠洋補給水平。 |
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示意圖
“太湖艦”助力中國破解美日海上封鎖
有一個“冷戰概念”,中國人一直很介意,那就是“第一島鏈”。這是由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確提出的,指的是對中國等“紅色國家”進行圍堵的鏈形島嶼帶。這個隨著冷戰結束已不再具有意識形態涵義的概念,被一些人看成是遏制中國走向深海的防御陣線。
解放軍近年來首次公開突破第一島鏈,是在2009年3月中,中國北海艦隊派遣導彈驅逐艦、巡洋艦、補給艦各一艘,從山東青島航經宮古海峽並進入西太平洋。此后解放軍東海艦隊、北海艦隊甚至南海艦隊多次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
2012年10月4日,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4日發布消息稱,當天下午6點至7點前后,中國海軍的7艘艦隻通過沖繩縣宮古島東北約110公裡的海域駛向了太平洋。去年10月8日,香港《太陽報》稱,中國出海編隊除了常見的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還包括兩艘潛艇救援艦。這次出航的潛艇救援艦,是中國海軍排水量最大、設備最齊備的潛艇救援艦艇。潛艇救援艦公開亮相,也意味著中國潛艇在第一島鏈乃至太平洋活動的公開化。
對此,日本早在2010年發布的防衛白皮書中就大肆炒作“中國海軍威脅”。在日本有關中國海軍活動頻繁的報道中,不少都提到了太平洋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中國海軍的動向也往往與突破島鏈聯系起來。針對日本輿論熱炒的所謂警惕中國突破“第一島鏈”,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曾表示,日本對中國走向海洋確有不適感,因為日本是傳統島國,狹隘的島民心態在這種不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中國而言,突破第一島鏈常態化,本質意義是改變了地區的軍事平衡。解放軍少將羅援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艦隊從公共海峽出去到西太平洋進行訓練,這是我們軍隊的職責,有的國家拿這點來說事,無非還是想把我們中國困死在第一島鏈之內,讓我們這條“中國龍”變成一條“中國虫”。
據了解,太湖艦交付北海艦隊某作戰支援艦支隊后,主要擔負戰時加入海上機動編隊對驅護艦實施航行或停泊補給,平時伴隨驅護艦編隊執行遠航及出訪任務。它的入列,使解放軍在南海、太平洋等海域具備持續的補給作戰能力,不再受到所謂“島鏈”的束縛,也是中國航母編隊未來走向深藍的重要支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