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0日07:3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18日,美國思科公司否認參與“棱鏡”項目。美國總統奧巴馬17日也展開辯解,表示國家安全局(NSA)的數據收集項目受到嚴格的監督。但在愛德華·斯諾登持續爆料之際,這種辯解顯得蒼白無力。 |
竊密劣跡:用技術維持霸權
有足夠的相關証據來証明,美國是互聯網霸權的實施者。
據斯諾登爆料,美國一直在實施對歐洲和亞洲國家的竊密工作。
今年3月,NSA前雇員就稱,NSA的設備很快開始儲存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資料並將這些資料保存幾十年。
由於在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上的優勢,美國實行的竊密手段“高不可攀”。NSA專門為了內部演示而寫了一份秘密文件,在演示過程中,不管資料是從歐洲流向亞洲、太平洋地區或者南美洲,都會經過美國,被美國的服務器監控到。
“棱鏡”明確告訴人們,美國試圖掌控整個互聯網范圍內傳輸的海量信息。在斯諾登爆料前后,有新聞表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在猶他州建立了一個數據中心,數據存儲能力大概是5ZB。它相當於全世界海灘上沙子數量總和的5倍!斯諾登証實這是真的。
而在全球范圍內的網絡攻擊行動,據斯諾登透露,超過6.1萬項。
賊喊捉賊:雙重標准難掩劣行
在此事之前,美國政府還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在網絡安全問題上對別國指指點點,而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受害者”形象。
“棱鏡”事件的出現,証實了人們一直以來的猜測:“互聯網安全守護神和反擊黑客攻擊的急先鋒、世界人權的尊重者、保護者、領導者和‘教師爺’、平等、民主、自由、博愛領袖”不過是抹在美國臉上的厚厚的“脂粉”。
事情的真相是,美國一直在使用雙重標准,對別國大喊大叫,對本國的違法行為卻不聞不問。美國情報系統一直以來用各種方式監控網絡空間的信息流動,不惜以公民個人隱私受到潛在或者實際威脅為代價,確保和實現美國的國家安全。
同時,這個事件也提供了一個反例,駁斥了美國人先前的想法:不是別國偷情報,攻擊美國網絡,而是美國劣跡斑斑,不光監聽本國公民,還能夠入侵其他國家的網絡。
有專家認為,這種行為,對全球網絡空間的發展是巨大的威脅。因為全球網絡空間的平穩發展不允許整個網絡空間成為任何單一國家徹底掌控的外交政策工具。如果把互聯網搞成政治工具,勢必會加深互聯網軍事化的行為,最終受傷的是從互聯網獲取便利的普通民眾。(楊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