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9日07:1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摘要:10余年來,德國政府的核能政策有所反復,一時提出大力發展核能發電,一時又要棄核。究其原因,這一方面與德國向可再生能源社會轉型的嘗試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執政黨和反對黨選舉政治博弈的結果。 |
上圖:米爾海姆—凱利希核電站基本已經停止運行的控制中心。
小圖:用於向球形反應堆內部輸送材料的通道空空蕩蕩。
本報記者 黃發紅攝
10余年來,德國政府的核能政策有所反復,一時提出大力發展核能發電,一時又要棄核。究其原因,這一方面與德國向可再生能源社會轉型的嘗試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執政黨和反對黨選舉政治博弈的結果。本報記者走訪了僅運行13個月就面臨拆除的米爾海姆—凱利希核電站,以期管中窺豹,了解當下德國政府做出棄核決策背后的原因
米爾海姆—凱利希核電站位於德國萊法州的科布倫茨附近,毗鄰萊茵河。當本報記者來到這裡時,核電站正處於有序拆除中,圓球形的核反應堆和高聳的冷卻塔依然矗立,整座核電站隻剩下一個空殼。“以后這裡將是一片綠地,”核電站項目經理庫爾特·澤斯特亨不無惋惜地告訴記者。
核電站運行13個月即拆除,完全是政治決策
米爾海姆—凱利希核電站隸屬於德國RWE電力公司,於1975年開工建設。為了避開地質斷裂層,核電站在修建過程中偏移了原址,遭到民眾抗議。1986年核電站投入使用13個月后,法院判定其選址計劃變更違反審批程序,勒令核電站終止運行。之后,有關機構曾重新為該核電站申請運行許可,但均未獲得通過。
米爾海姆—凱利希核電站被拆除的真正原因一直飽受猜疑。澤斯特亨肯定地告訴記者,“核電站採用的技術完全符合現代標准,拆除核電站完全是政治決策,並非受到安全因素左右。”
經過登記,記者跟隨澤斯特亨進入正在拆除中的核電站內參觀。穿過一個圓形通道,即進入了圓球形核反應堆內部,正中央的一個平台下面便是核反應堆芯的位置。平台上原先有很多電線、管道和機械,現在已被完全拆除。牆壁上的一些連接切口被用膠帶封上,防止牆壁內部受到輻射污染。“核反應控制區的拆除有嚴格的審批規定。每一個部件的拆除,都要通過審批。”負責該核電站的德國萊茵集團核能技術專家托爾斯滕·普法爾茨告訴記者。
澤斯特亨介紹,這座核電站主體分為彼此完全隔離的兩部分,一部分是核反應控制區,另一部分是發電機組。由於發電機組部分不接觸放射性物質,拆除時不用作特別處理。核控制區域的拆除垃圾將達到30萬噸。經過清洗處理,最后需要存放在處理庫裡的少於3000噸。“核電站的拆除過程表明,經過嚴格審批和操作步驟,核技術是安全可控的。”澤斯特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