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8日07:43來源:現代金報字號:
摘要:最近,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裡·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公布了自己的“阿凡達”項目,他想借助科技將自己的大腦意識轉移給虛擬的化身,實現永生。 |
階段一是實現人腦遠程控制機器人 資料圖片
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裡·伊茨科夫 資料圖片
電影《阿凡達》裡,科學家將人類DNA和潘多拉星球上納威人DNA合二為一,克隆出“阿凡達”的肉體替身。最近,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裡·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公布了自己的“阿凡達”項目,他想借助科技將自己的大腦意識轉移給虛擬的化身,實現永生。
他的最終構想是:把大腦植入機器,代替肉身,讓意識永存。□綜合新華社電
科幻
人類的意識在軀體外存活
伊茨科夫在名為“全球未來2045”的研討會上,向與會的不少科研人員、政客和媒體記者闡述自己的構想。
項目共分4個階段:
階段一,2015年至2020年,實現人腦遠程控制機器人;
階段二,2020年至2025年,實現把人腦轉移至一種生命保障裝置保存,用機器代替會衰老的人類軀體;
階段三,2025年至2035年,實現將人類意識植入計算機,階段二中的機器人將不必攜帶人類的“肉身大腦”;
階段四,2035年至2045年,實現機器軀體“涅槃”。階段三中的“計算機大腦”將不再控制實體機器人,這種人類軀體的替代品最終以“全息圖”和非實體形式存在。
伊茨科夫構想與不少科幻電影的“世界觀”類似:人類軀體死亡,意識在軀體外存活,意識的載體不再是大腦,是計算機信號,世界是“所有人意識的世界”。
![]() |